延续古代书画方面的优势,北京匡时2012春拍继续深潭击水,精心策划的明遗民书画专场、明清书法专场和古代绘画专场中摆出“五虎上将”:《种菜诗》,石涛《兰竹当风》,王原祁《仿大痴山水》,傅山《金刚经》,王铎《临徐峤之帖》;八骠骑:查士标《二瞻双绝册》,倪元璐《草书五言诗》,吴历《少陵诗意图》,八大《书画合璧》,邹一桂《菊石图》,徐渭《竹石图》,八大《书法册》,华新罗《好鸟栖高枝》。“五虎上将”全部是首次在拍场露面。“八骠骑”中也是一半新面孔。
《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
江南吴家珍藏300年 吕留良罕见墨迹现春拍
见证清初文坛盛事的《种菜诗唱和诗册》等原作首次现身。这份由浙江吴氏家族珍藏三百年,共计十四件作品组成的标的,呈现了吴之振、吕留良、黄宗羲、陈廷敬、王士禛、梁清标、汪琬、尤侗等当时五十余位政坛、文坛、朝野巨子的相与酬唱,全景式地折射出 17-18 世纪中国鼎革之变背景下的一段历史往事。
北京匡时 2012 春拍即将推出的一组江南吴家珍藏三百年的珍贵文物,它完整保留了吕留良的四首《和种菜诗》。整部作品最重要的《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表面上是以吴之振为主线的遗民行迹,然而吕留良的影响力却一直贯穿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组诗稿涉及人物包括黄宗羲、吕留良、黄宗炎、陈廷敬、王士禛、梁清标、汪婉、尤侗等当时五十余位文坛、朝野巨子。由吴之振后人保存,绵延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清代文字狱、数十年战乱和文革各种磨难,三百年蹉跎,劫后余灰,吴家后人能够将其完整保存至今,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种菜诗唱和册》中,吕留良的四首和诗装帧独特,被用心截去上下款识。在边跋中,民国文坛巨擘沈卫道出端倪:此为吕晚村先生手笔,当时畏祸截去上下款识,今补记之”。沈卫所言“避祸”是为避免雍正年间那场文字狱极刑的牵连。事实上吕留良的名字即使在清代的刻本中都被残酷地打上了方块黑影,仿佛要永远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然而历史无法涂抹,康熙年间便有御儿吕氏抄本《吕晚村诗》集存世,在诗集《零星稿》中,这件《和种菜诗》四首被再三斟酌之下收入抄本中。《续修四库全书》收此本。其后但凡吕氏诗集必引这经典的《和种菜诗》,被后世权威著述多次征引。
盘点清史,吕留良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人物。卓尔不群的才华,曲折跌宕的身世,朝庭、江湖都有他的身影,他用人生书写的这部“书剑恩仇录”常常被文学、戏剧旁征博引,传唱至今。
吕留良生活的时代正遇明清鼎革之变。以一介书生成为桀骜不驯的斗士,站在与清庭对抗的立场,掀起“华夷之辨”,倾家产支援义军,甚至直接参加战斗。以致吕留良死后四十余年,即雍正十年,因湖南曾静案的牵连,吕及其长子葆中被开棺戮尸,幼子毅中被斩,全家充军至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吕留良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相关书籍纸张都被满清付之一炬,余者也因害怕受到牵连尽数销毁,因而吕氏墨迹存世极罕见,如今只见片笺寸纸珍藏于博物馆。根据吕留良研究专家、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俞国林的介绍,目前仅有上海博物馆存有一件书法(见载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上海图书馆藏有半封书信。其余零星散佚已不得考。
这组吴之振、吕留良、黄宗羲等《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包含《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禹之鼎《橙斋先生像》以及吴之振自书墨迹等等。以吴之振家族为主线,以几条文脉串起这些思想鸿儒的书法手迹,并且最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各自的刻本保存下来,对于书法史、诗歌史、地方史无疑都是莫大的财富。
石涛(1630-1724) 《兰竹当风》
纸本立轴 122×55cm
故国情怀 ─「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
作为历代忠节之士的代表,「遗民」每在易代之际都是一个强烈的符号,影响到历史文化的发展。明清鼎革之际,大批具有「故国情怀」的遗民选择归隐,或于朝或于市或于野,以诗词绘画遣兴,却从另一方面成就为推动历史的大家。以画坛观,著名的「四王」之王时敏、王鉴,「四僧」之八大、髡残,金陵派代表龚贤,常州派代表恽寿平,「南陈北崔」之陈洪绶、崔子忠,「新安四家」查士标、弘仁,「画中九友」的杨文璁、程嘉燧,「明末四公子」冒襄,山西大儒傅山,广东屈大均,昆山顾炎武等等,这些响当当的遗民几乎涵盖了整个明清之际的美术史。
延续去年在古代书画方面的强势,北京匡时继续深潭击水,此次明遗民书画专场将再次体现对于古代书画市场的深入挖掘和精心策划。尤其江南吴家珍藏三百年的鸿篇巨制《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最为引人瞩目,整组作品数量庞大,人物众多,种类丰富,所体现出来的完整性、体系性、与历史的相互应证,在拍卖史上亦是前所未有,整部作品以几条文脉串起这些思想鸿儒的书法手迹,并且最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各自的刻本保存下来,对于书法史、诗歌史、地方史无疑都是莫大的财富。
查士标〈二瞻双绝册〉书画各十二帧,坚守了遗民崇古摹古鲜明的性格特征。这套查氏六十岁书画风格都趋成熟时期的作品,内容大多为临摹前人。画仿元明诸家,文玩,书临唐宋名贤。画面笔意精微,书法墨彩飞扬,诗书画印皆臻于绝妙。查士标画学倪瓒、董其昌,传世作品虽然为数不少,但多是笔疏意简,如此精致的实属罕见,无怪其后诸多名家题跋,俱赞不绝口,陈子清对藏者语带羡慕:「梅壑传世画俱粗笔,如此精构,贵州文玩,真可遇而不可求」;吴湖帆更直书此册为查士标第一:「合香光之秀媚、南田之泼辣为一手,推洵梅壑第一合作也」。
石涛「第一墨竹」〈兰竹当风〉被张大千、王季迁奉为至宝,民国以来由《大风堂名迹》等多次出版,将迎风舞竹的动态表现得出神入化。吴历〈杜少陵诗意图〉经王季迁旧藏,是近年来市场罕见的流传有序的吴历作品。傅山小楷〈《金刚经》册页〉由李削凡、严群递藏。严群将之与傅山传世名作〈百泉帖〉并列为「傅书双绝」,文玩,李削凡论为「晋唐佳法是册全备,千金可与此经莫赠」,经容庚、邓以蛰、吴家琭等多家过眼题跋,十分难得。八大山人〈书法册〉聚集了六开八大山人各个时期的作品,对于研究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形成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花卉书画双挖对屏〉则是出版在八大山人各种画集中的名品。渐江〈峭壁竹梅〉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并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作为传世作品稀少的渐江作品,应是藏家关注的重点。
「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将会是对明末遗民书画大家的一次献礼,向具有「故国情怀」的遗民知识分子,向他们万累全息,荒园自怡的情怀与气节致敬。
王原祁(1642-715) 《仿大癡山水》
纸本立轴 1699年作 98.5×46cm
古代绘画专场
古代绘画专场星光熠熠,庞虚斋旧藏王原祁仿古名作〈仿大痴山水〉在民国二十九年就由上海当时最有名的珂罗版印制商墨缘堂《名笔集胜》出版。山脉折搭转换,满纸云烟,堪为王原祁近年来市场中罕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