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版本、书籍、手绘拼贴

被誉为中国拍卖市场第一件“虚拟艺术品”的《地书》项目在只有一个买家参与的情况下,仅以起拍价650万元落槌;520件打包拍卖的“博物馆级”水彩画意外流拍;拍卖前就备受争议的徐悲鸿油画《九方皋》以8900万元落槌后掀起行内的真假争论……历年来似乎总是波澜不惊的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近日却接连出现“爆点”,市场褒贬不一。拍卖业界因此发出自省,拍卖行对“头牌”拍品是否包装过度了?每场大拍必须有几件天价拍品压阵,拍卖行才能对拍卖有信心吗?衡量拍卖行的标准是“头牌”和天价的数量,还是规范和专业的操作?

质疑1:无重器则拍卖不重要?

现在的拍卖市场有误区,好像没有重器推出,拍卖会拍卖行就不重要了。”尽管笑称“现实就是这样”, 北京华辰总经理甘学军还是很愿意对市场的症结提出自己的意见,“无论是拍卖行、公众,者市场参与各方,都对这个市场有误解。”

在今年的上海艺术品春拍中,头牌拍品指的应该是徐冰的《地书》、“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经典遗珍专场”中的520件拍品和徐悲鸿油画《九方皋》。首先“平地惊雷”的是《地书》。6月23日晚8:15,徐冰作品《地书》以650万元在上海泓盛落槌,缔造中国拍卖市场第一件“虚拟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地书》到底是一个项目、一个概念、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件收藏品?无论如何定位,它都以拍品的身份成为上海泓盛春拍中最吸引眼球的焦点。这件在泓盛当代艺术专场中推出的拍品与传统拍品不同,它包括《地书:从点到点》书、版权页、作者招贴画,历史版本、书籍、手绘拼贴。手绘《地书:从点到点》故事第二版 63张对页。地书项目工作室还原地书动画片、编辑软件、对话软件、画语装置、版画、概念店等。

上海泓盛曾表示:“这样的大型艺术项目上拍在国内及全球华人艺术市场尚属首次。”上海泓盛业务副总经理兼艺术总监孙佩韶在受访时表示,《地书》的推出不是偶然,而是三四年前泓盛所做的规划之一。不过,最终选择《地书》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贵州文玩,因为《地书》4月21日起在沪申画廊展出,为期1个月,而泓盛计划6月拍卖,时间刚好能衔接得上,“这个项目太大了,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给藏家,如果是用传统的手法,预展三天,很难推动,而从画廊展览到预展和拍卖,刚好一气呵成。”

然而,与《地书》在拍前受到各路人马追捧的盛况不同,竞拍现场却仅有一个买家通过电话委托方式参与竞拍,《地书》最终以650万元落槌。泓盛以“国内重要藏家”形容《地书》的神秘买家。但无论业内对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买家身份多方刺探或猜测,泓盛对此持一致口径:“我们尊重买家的意愿,不会透露。除非他自己愿意公开。”《地书》所宣扬的“普天同文”的理念并未获得多数受众的认可,有网友甚至在微博上写道:“什么徐冰的什么天书地书,就是个表情帝而已罢了。”还有业内人士对此发表评论称:“拍卖前那么高调宣传,拍卖后就低调处理,肯定是对结果始料未及。”甚至有人以“雷声大、雨点小”形容《地书》的“横空出世”和“黯然谢幕”。

尽管如此,当代艺术圈内对《地书》出现在拍卖场上赞誉有加。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冯博一认为这件作品并没有如一些人所说的超过现实的理解力和承受力:“如果说在中国艺术市场有所超过,那也是指那帮利用艺术品进行投机倒把的市侩们的认识能力。”他认为,“地书”的拍卖具有正面的影响和作用,足以说明当代艺术正在逐渐地被接受和认可。而独立策展人顾振清在受访时称:“徐冰是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他的《地书》不可复制和替代。不能因为这样的‘特例’而得出有怎样趋势的结论。其意义在于打开思维的惯性和定势,可以用市场方式让艺术展览有一个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方式。”

质疑2:“头牌”没必要“普遍化”?

“特例”是甘学军对《地书》的评价。“徐冰通过市场的渠道告诉我们,除了《天书》,还有《地书》。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创新,我们应该承认尊敬艺术家的这种创作。但是对于拍卖来说,并不算创新,程序和传统没变,只是拍卖一个另类的拍品罢了。”他还直言:“对于当代艺术来说,650万元的价格并不是很高。但也没必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艺术品。”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评价,孙佩韶表示:“我们对市场是专业的推动,绝对不是在作秀。因此只有一个买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鼓舞的事情。”在她看来,《地书》项目堪称博物馆级的藏品,其影响力远超过650万元,也超过艺术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行为,未来一旦成熟足以影响整个社会。所以她反复强调,这个“唯一”的买家“很有眼光”:“这次拍卖的是《地书》一个阶段性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可预期还会继续下去,文玩,并且不断改良。这个藏家把《地书》的文献、手稿买走,很有眼光。”

孙佩韶透露,在《地书》拍卖前,很多人都表示了兴趣,然而,在拍卖现场,却只有一个买家参与竞拍:“《地书》不是一个明天就能卖掉,并且立刻能卖出比700多万元(650万元加佣金)更高的价格的项目,所以,有收藏者能拿真金白银来购买,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另一方面,收藏者都知道,这个项目的收藏还要考虑到收藏空间成本问题,不是所有的收藏者都愿意或能够提供500~600平方米的空间。可以说,这个‘唯一’买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收藏局限。”

在《地书》同一场拍卖会中,拍卖前以“博物馆级藏品”被大为宣传的“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经典遗珍专场”中,520件整体拍卖的水彩画最终流拍。“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经典遗珍专场”包含了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张眉孙、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共520件精品,不仅品相完好,来源有序,文献档案资料亦非常齐备,同时也是首次出现于艺术市场,拍卖前经上海泓盛的大肆宣传而成为“凤头姜”。在拍卖现场,这组拍品却因无人应价而流拍。泓盛表示卖家坚持520件藏品整体拍卖,私人藏家因为储存和价格问题而未关注。关注的买家几乎都是机构,不过孙佩韶透露机构最后没有参加竞拍的原因是国家机构不能公开竞拍,而私人机构则“来不及请款”。

反思1:面对质疑需拿出强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