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国画领域展开其持久、深入的影响

上海云轩2012春拍将于2012年7月10日-12日在上海四季酒店进行,预展为7月8日-9日。京城黄胄、范曾的作品是近年来拍卖场上的热点,此次近现代书画专场精彩纷呈,至纯天珠,本场《海南渔村》、《老子出关》值得推荐。前者算是画家的大幅作品了,作品运以常用的速写笔调,描画了渔村姑娘的朴实美丽。整幅作品笔墨交融,韵味十足。后者则表现传统人物题材,以其擅长的线描功力,将作品演绎得精致出神,雅俗共赏。现以黄胄《海南渔村》略提一二。  

 黄胄《海南渔村》

人物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显要一科,由于伦理教化的需要,较之山水画成熟的更早,历经汉魏六朝不断发展以至于唐代已臻高峰,宋代便有近不及古之叹。在这一脉络之中,文人生活一直主导着人物画的旨趣与意境。直到晚清海上画坛任伯年的出现,近代市民文化在他笔下成了雅俗共赏的主题,也宣告了传统中国画的谢幕。

二十世纪初,法国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中国的艺术家纷纷前去朝圣,他们回国之后致力于美术教育,旨在为传统中国画输入全新的血液。徐悲鸿、蒋兆和等人为代表的彩墨人物画逐渐崭露头角,其特色在于将西方绘画表现光影明暗的技法与中国画的水墨渲染皴擦的技法相结合,徐先生称他的作品为“彩墨画”,深知这样的探索是在传统中国画之外别开生面的。这可谓是中国新人物画的初显身手。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引进苏联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这种来自东欧的模式取西欧而代之,文玩,无论在学院还是在民间莫不深受此风气的沾被,不仅作为西画的基础训练延用至今,而且在国画领域展开其持久、深入的影响,由此苏派艺术风尚促成了国画人物创作新一轮更深刻的变革。黄胄正当其时,无论他的机遇、眼界、才情、还是勤奋,都不得不将他推为新国画人物的一代大师。

黄胄早年师从长安画派创始人、着名画家赵望云,后融合了西画速写的技巧,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徐悲鸿等人以水墨渲染、皴擦表现物象明暗向背的画法。他善于运用直线与弧线,用独特的复线增强人物的表现力,脱出传统人物画的藩篱。同时,他深入到各地写生、体验生活,主题不再囿于地域,尤以描绘各地民俗风情见长。

《海南渔村》作于1978年,是黄胄盛期的大幅精品。黄胄积累的大量速写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画便是他海南写生基础上的创作,人物动态生动自然,场面富有生活情趣。主体为一渔村女子坐着修补渔网,一头盘髮乌黑发亮,双眸描绘富有黄胄个人特色,表情显得专注安详,身着布衣用大块澹墨染成,两袖挽起,左手扶住渔网,右手向后似在穿针引线;裤子用大块浓墨染成,左腿盘起,右腿向前弯曲,渔网浓澹枯润之笔兼用。女子身后画有七隻鸡,有的引颈而鸣,有的低首啄食,有的悠然踱步,有的侧首观望,毛色亦暗,可见大师对农家生活的体察入微,禽鸟亦不逊人物。远景安排了渔网与画面左侧斜入的棕榈叶,烘托乡村氛围,构思虽经过一番经营,却绝无拼凑之感。值得注意的是,黄胄复线的绝技在此图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渔村女子的衣褶即用复线画成,并不让人觉得累赘,而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成功捕捉了修补渔网一瞬间的动态

这样一件黄胄盛期的大幅作品出现,向我们展现了黄胄绘画主题的丰富多样,不仅以新疆舞女与驴群擅场,至纯天珠,他笔下的海南渔村生活同样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