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地静悄悄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大洋彼岸热闹非凡。5月2日,苏富比在纽约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世界美术史上的公认杰作、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被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以1.1992亿美元拍得,引得全球艺术品市场齐声“呐喊”欢呼,这一价格超过了两年前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1.06亿美元的成交价,创单幅画作拍卖成交价世界纪录。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藉此怀着无尽希望。当然,若是一年前,一定会有内地拍卖公司勇超纪录,现在,只能低声转告:查税的来了!
佳士得5月8日在纽约结束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收获4.65亿美元,是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当代艺术拍卖。一周内,两家国际著名的拍卖公司成交额超十亿美元,让人觉得“欧债危机”倒像是在中国大陆拍卖市场发生似的。被假拍伤透了心的国人在看待外企拍卖时,条件反射般的毫无怀疑之心。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不相信了。
2011年秋的拍场上,风光无限的齐白石作品遇冷。人生依然长寿,拍场却现调整了。高立的松柏也显得高处不胜寒,拖累大批近现代著名书画家作品价回落。此情此景,不少业内“专家们”认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已经进入了十分理性健康有益的调整期。大家在休息睡觉之余,要时刻做好迎接大行情的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2012年春节后,市场传言有重量级买家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其上年竞得的拍品总额约六亿至十亿元,有些账可能结不了了。随后,又传有相关人士协助调查、某拍卖公司被查奢侈品关税、某物流公司因协助走私艺术品正被调查、某拍卖公司将国内所有客户名单交给有关部门的。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手里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发的注册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对海关稽税,业内人士微博表态,有对查税的突然性不解者,也有对艺术品税收合理化期待者,更有不同利益集团的自身诉求。在这里,没有欢呼查税和呼吁快查严罚的声音。
有人分析,“国家不会坐视巨额税款流失,查税有利于市场持续发展,解决方法可以是对过去发生的模糊征税不再追究,对未来艺术品进口从严从细管理”。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减免文物艺术品进口税,否则中国不能迅速真正成为艺术品交易中心国”。有人呼吁,“中国应尽快采用免税监管制度,这将直接决定中国在世界文化艺术产业的主导地位,这是国家大战略,是文化艺术复兴的历史机遇”。还有人说,“民间力量凭着理想在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应该给予支持使之发展壮大,成为民族复兴的中坚依托力量;否则国家行为的滞后,如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
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声音如何响亮,有一点不容置疑:“一个不诚信的民族,一个偷漏税的行业是无法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的。同时,她自身的文化艺术也不会有健康、长久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稽税行动太晚了:将国内仿品带到海外“埋地雷”的“工兵们”都回来好多拨了。
稽税成为文物艺术品市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其牵涉之广,影响之大超出了常人想象。有人认为,这将给艺术品市场和相关从业者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还要等待权威结果公布之后才能知道。而我想说的是:“可能没有结果。”
2012年6月4日,在北京匡时夜场拍卖中,以宋版《锦绣万花谷》全80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善本,从1.8亿元起拍,在多位买家的争夺中,以1.88亿元落槌,加佣金达2.162亿元,创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过云楼,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命中注定了她在生存中充满了风云变数。短短两周,从拍前到拍后风云迭起,一波三折,上演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省政府支持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及南京图书馆两方围绕“优先购买权”的“南北之争”。
过云楼藏书拍卖虽演化为文化事件,但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还成不了标志市场转向的里程碑,也没有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北京大学和凤凰集团都拿国家的钱竞拍,所说的理由都与自己能如何研究、保护这批书的学术内容无关。我们见到太多珍本善本躺在国有、集体、个人的手中睡大觉了。这批书能例外吗?
不管这批云楼古籍花落谁家,参与者没有输家,北京匡时是最大赢家。全国巡展,专家研讨,拍场搭建的“过云楼”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文化光环中,提高了商誉,成功进行了一次“文化营销”。而2005年春,以2310万元竞得这批过云楼藏书的神秘买家,贵州文玩,也让自己的藏品升值八倍以上。
过云楼古籍拍卖的次日,中国嘉德宣布:北京南长街54号院的梁启超家族旧藏将亮相秋拍。这部分藏品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关于时政的密电在内的梁启超书札100余件、康有为书札30余件,50余件古籍以及书画、家具、印书版等200余件。这一消息是匡时版“过云楼”的延续。搭台唱戏,既是费钱费力的力气活,又是借力打力的巧功夫。可以想象的是,此后会有来历非凡的书籍登上拍场。这也让人担心,希望在有人拿国家的钱去争一番之前,好好地想一想,那四分之三的“过云楼”藏书在哪?有人研究出版了吗?季羡林的书在哪?有人拿国家的钱去争了吗!
一度涨幅惊人的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作品今春表现差强人意。北京匡时上拍的齐白石1922年作《万竹山居图》以2127.5万元成交,这也是今年上半年齐白石作品最高成交价,而在齐白石拍卖作品排行榜中,名列第62位。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中原因很复杂……
曾几何时,齐白石作品每每作为拍卖市场的风向标,不断创出天价,“无齐不成拍”是所有拍卖会的无形门槛,齐氏书画作品往往不约而同地成为拍卖会的主要热点。齐氏作品突然遇冷拖累许多近现代著名书画家作品成交价纷纷回落,只有那个“皴也染、擦也染、染也染”的李可染作品价格涨幅超过100%。《松柏高立图o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的胜景难再了。
应该说,大量真假齐白石作品掌握在大大小小庄家或收藏家手中,高抛低藏是市场规则。而卖假画的只要高过成本即可出手,自然带低了齐白石书画的整体价格。李可染作品量少,且山水作品仿制难度大,筹码分散度高,这也是其书画作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且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
5月12日,中国嘉德春拍中,李可染《韶山》以1.24亿元成交。6月3日,李可染《万山红遍》在北京保利夜场以2.9325亿元成交。近年来,李可染作品渐受欢迎。从2000年春的7.6万元/平方尺,到2011年秋的135.3万元/平方尺和今春的332.4万元/平方尺,其作品价格犹如小步慢升的市场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