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张晓刚早期作品《女人体》

价格,永远是藏家在收藏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部分藏家将无底价拍卖看作是“捡漏”的好机会。

尤其是在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整体低迷的时期,无底价拍卖原因和情况各有不同,“捡漏”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可能。也有藏家将无底价拍卖比作是“仓储超市”,各种商品都有,能不能淘到宝,就看自己的眼光了。

在今年6月嘉德四季第三十期拍卖会上,“承古容今——古典家具”专场大部分拍品都采取了无底价的拍卖形式,而该专场中,成交价格前三名的拍品全都是无底价拍卖。其中,“清 红木和美万代纹马蹄腿架子床配红木拐子纹炕桌及有束腰马蹄腿脚踏成对”以36.8万元夺得全场头筹,文玩,一件“明末清初 榆木剑腿凉榻”以24.15万元成交。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北京保利第19期精品拍卖中,很多名家的代表作也都加入了无底价拍卖的行列,其中张晓刚早期作品《女人体》,曾于北京保利2008年春拍以16.8万元的价格成交,而此次无底价拍卖会上,该作品以10万元落槌。同时,一些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也在低于市场价的情况下成交。

但是,拍卖标的为什么无底价?“品质不佳、重要性不强”——许这是很多藏家对于无底价拍卖的认识。一部分藏家认为:无底价拍卖只是策略,是诱饵。无底价拍卖中鱼目混珠,可能在真品中参杂一些来路不明、年代含糊的东西上拍,“捡漏”的可能性不大,贵州文玩至纯天珠,而“吃药”的可能性却很大。真正的精品、名家的重要作品是不可能以无底价形式拍卖的。

“捡漏”对于每一个收藏者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之事,但是藏家不能一直抱着捡漏的心理。并且,在市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捡漏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无底价拍卖只是提供捡漏的可能,但是能都捡到还要考各位藏家多年经验的积累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