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档案揭秘梁启超与天津渊源

北京匡时2012秋拍巨献——“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将于12月初在京拍卖。这批档案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梁启超文物集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器物等,其中三分之一的信札与手稿均出自天津的书斋饮冰室。这些信札手稿从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梁启超天津的深厚渊源贵州文玩,透露出梁启超在天津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活动诸多细节,真实还原了其14年的风云跌宕和近代天津的时局变幻。

梁启超与近代天津

梁启超,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启蒙家,中国现代社会的开山巨匠,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梁任公终年五十六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至纯天珠,却寓居津门长达十四年之久,并且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前往天津,千难万险中躲过了当时直隶总督荣禄的追捕,也由此开始了日本留学之旅。直至1912年,去国多年的梁启超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返回,首站就选择了天津,而后又举家迁徙。在这里,他与得意门生蔡锷共同策划了举世闻名的护国战争;他主持国家制币局,推行金融币制改革,着手编撰造币厂史,使之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他应邀于南开大学任课,讲授《中国文化史》;他结交学者名流,与严复、胡适来往密切,与张伯苓、张彭春兄弟成为挚友,也在此与后起之秀梁漱溟、徐志摩等人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这里,他潜心致力学术研究,完成了148卷、计1400万言的各类著述,后人将之整理成《饮冰室合集》,成为目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佐证资料,影响后世深远。

天津书斋指点江山、成就学术之巅

北京匡时秋拍“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所公布的近250通梁启超家书中,有将近1/3的信函可查证于天津梁启超故居书斋饮冰室写就,且所用信笺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饮冰室各个时期的自制信笺,尤其集中在1918年、1921年、1922年的梁启超手迹几乎都出自饮冰室。梁任公虽以养病为由隐居天津,却仍是心系家国天下,笔端常常指点江山,这批南长街54号藏梁氏密档中,多有触及民国史上直奉战争、护国战争、反对张勋复辟等重要人事信札。

除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信函外,梁启超晚年还在饮冰室完成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重要学术著作,奠定了他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特别《清代学术概论》堪为梁启超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史学界一直很好奇梁启超为何在短短15天的时间能完成这篇旷世巨作,在“南长街54号”梁启超重要档案所公布的另一通信函中,可发现梁启超1918年在天津饮冰室给子女们讲学时已打好了“腹稿”,即是本批档案中的《清代学术概论讲稿》。

《清代学术概论讲稿》共二十七纸,从金石、史学、地理、天算、理学、经学、文学等角度罗列了清代学术开创之祖、清代最有价值之著述等,梁启勋在此册最后注道:伯兄在天津家居与儿曹讲学之备忘录。由今观之,实《清代学术概论》之胚胎矣。

1917年年底,段祺瑞内阁解体,梁启超辞去财务总长一职,回到天津,专于治学。夏秋之间,梁启超为子女思顺等讲国学源流,梁思顺所记讲义已成巨帙,梁启超亦开始着手《清代学术概论》一书的整理。本批档案中梁启超一封信函中指明其正在饶有兴味地整理“前清一代学术”,邀请弟弟梁启勋前来共同研究,并指出与二人业师康南海(康有为)所授实有不同之处,梁启超所作的升华也是《清代学术概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天津金融改革 追为“金融理财先驱”

天津,清末以来更是成为了中国的造币中心。梁启超可谓“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在金融领域也颇有建树。 1914年,北洋政府在津设立币制局,至纯天珠,任命梁启超为总裁。由于自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在帝国主义列强威迫之下签订一系列的割地赔款条约以及我国币制复杂混乱,不适应于日益濒繁的商务交往,为此梁启超大力推行金融币制改革。

这批档案的多通信札中不仅曝露了百年“中国银行”史,更是揭示了他作为“金融理财先驱”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其中大量涉及到当年梁启超结合时局所展开的包括股票、保险、抵押、信贷在内的一系列的财务规划,很多都是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理财方案。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后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为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1917年段祺瑞内阁成立,时任财政总长的梁启超,此时正积极改革财政制度以及推进近代银行的体制变革,并任命王克敏、张嘉璈为中行总裁、副总裁。同年11月,《中国银行章程》公布,对旧章程作了重大变动,突出强化了股东会的权威,废除正副总裁政府任命制, 非有一万股以上之股东不得充任董事及监事。梁启超此时特意致家书,信札中不仅披露了自己致力于中行股份制的种种改革,也曝光了他亦持有中行商股份额的重要机密。

1926年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成立开始北伐,与此同时1927年张作霖在京成立军政府,南北大战一触即发,时局异常动荡,任职于国立京师图书馆的梁启超将个人积存的保险费押借现款以充馆用,与此同时由于担心南北大战引发全国金融体系崩溃,因此从1927年初开始,梁启超在信札中叮嘱胞弟梁启勋除了接收董事会按月归还垫款的事项外,还交代了将手中的股票、保险等如何陆续变现的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