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举行的中拍国际2012年秋季拍卖会“澄怀味象—中国书画专场”中,一幅徐悲鸿重量级骏马题材作品——《搔痒》精彩亮相!与世面常见的徐悲鸿奔马题材作品不同的是,此幅画作描绘的是一匹俊马回首整理毛髮的情景。俊马体态娴雅,安静温顺,闭目回首,怡然自得,其上枝头枫叶正红,微风轻拂,叶落满地,整幅画面唯美至极。据了解,此幅作品2009年11月7日由徐庆平捐赠给香港青年协会,后由该机构慈善拍卖拍出。2011年11月3日又经廖静文女士亲看原作证实确为徐悲鸿纪念馆曾藏的真迹,弥足珍贵!
徐悲鸿 《搔痒》
1943年作 纸本立轴。110×61.5cm,约6.1平尺。
款 识:宗艺先生雅教。癸未晚秋,悲鸿。 印 鉴:东海王孙、徐。
出 版:《徐悲鴻畫馬集》第23页,徐庆平、赵东晖编辑,吴作人题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徐悲鸿纪念馆自印。
展 览:2009年11月7日香港青年协会徐悲鸿艺术空间成立徐悲鸿真迹特展。
流 传:徐悲鸿纪念馆旧藏。
说 明:此作品2009年11月7日由徐庆平捐赠给香港青年协会,後来由该机构慈善拍卖拍出。2011年11月3日上午10时,经廖静文看原作证实确为徐悲鸿纪念馆曾藏的真迹,经徐悲鸿纪念资料室和财务工作人员证实所附《徐悲鸿画马集》为徐悲鸿纪念馆售出。
2011年11月3日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鉴定现场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怎能没马蹄
—关於徐悲鸿《搔痒》来源求证过程的说明
经朋友引荐,2011年10月中旬,我第一次见到徐悲鸿的这帧《搔痒》,藏家提供了有关此画来源的相关资料,证明此画流传有绪,来源可靠,原为徐悲鸿纪念馆馆藏真品,上世纪80年代末(2011年11月3日10时20分左右廖静文见到书口述是“八十年代出的”,纪念馆库房工作人员说是1988年出的,孔夫子网上书店“善德缘书斋”售出的《徐悲鸿画马集》扉页廖静文题字签名的时间是“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可知此书是此日期之前印就的)收录於徐庆平、赵东晖编辑(工作小组人员有郭莫宗、魏米尔等),吴作人题签,徐悲鸿纪念馆自印的书籍《徐悲鸿画马集》第23页。2009年11月7日,由徐庆平代表徐悲鸿艺术委员会借给香港徐悲鸿艺术空间展览6件徐悲鸿作品中的一幅,展览结束后由徐庆平将此画捐赠给香港青年协会(#此网址可打开,有相关的报道),2010年秋该机构委托香港一家拍卖公司慈善拍卖拍出。此事听起来似乎不靠谱,疑问有二:一、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为何能由徐庆平先生随便捐出;二、既然捐给香港青年协会又怎能随意拍卖。为了证实此事的真实性,2011年10月21日,我通过挚友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唯辛先生联系上徐庆平院长秘书赵昌平先生,赵昌平说2009年底徐庆平院长以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的名义的确借出6件纪念馆里的徐悲鸿真迹给香港徐悲鸿艺术空间展出,至于捐给香港青年协会几幅作品他不清楚,赵昌平建议还是把作品原作和出版物等相关资料带到徐悲鸿纪念馆找廖静文老人证实。2011年11月2日下午赵昌平先生帮我联系到廖静文先生的秘书陈海燕女士,因廖静文一行4日要去江苏宜兴,最终约得次日上午9点半至10点间徐悲鸿纪念馆见廖老。2011年11月3日上午10点,我与藏家一起如约来到徐悲鸿纪念馆,拜见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廖老见到此画作特别激动,证实《搔痒》原为徐悲鸿纪念馆馆藏之物,并说:“是悲鸿的精品,此画马蹄子画的特别好,一般人画不出来”,老人还问了画的来源,多少钱买的等等。因老先生耳朵不好,和她交流主要是笔谈,我写字提问她口述回答,现场有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人员三人藏家二人和我。我还从资料室和财务工作人员那里证实我们带去的《徐悲鸿画马集》就是徐悲鸿纪念馆售出之物。之后我多次电话约见徐庆平先生,徐的秘书赵昌平说他已向徐院长(徐庆平)汇报过此事,已得到徐庆平证实捐赠香港青年协会真实无误,徐庆平说老太太看了就行了,他不用看。
以上是我亲身求证此画来源的全过程,留下了珍贵的图片资料,此图录所使用的图片及文字真实可靠,特此说明。
夏锄
2012年11月3日
成功回首
—关於徐悲鸿《骚痒》作品的经历
一直以来就痴迷于徐悲鸿的马,他笔下的马不像郎世宁的马那么安静温顺,他所画的马往往是狂野孤傲的、奔放不羁又很有个性的—我喜欢一切有个性的物种,马是其一。喜欢上马,也是因为父亲从小常将马的品质讲给我听,他说马是忠厚、忠诚又耐力非常的一种动物,他下过乡,去过高原,去过北大荒,所以他对马的感情时不常就渗透进我幼稚的思维空间。一旦去书市,我就翻看所有有关马的书籍,直到如今,如果住房条件允许,马跑在院子里会比狗跑在那里更让我感到欣慰。年初,至纯天珠,我花了几万元给外孙女买了匹宠物马作为生日礼物,因为爱她,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像父亲一样将自己的最爱传了下去。从爱上艺术品开始,我相继购买了或多或少的关于马的艺术品和藏品,其中囊括青铜、玉器、象牙等等,徐悲鸿的马也买过一些,但是题材上大多是雷同的《奔跑》《回首》等等,市面流通的也都是尔等云云,很大众。因为不是特别喜欢,有了合适的作品后,就将这些相继出让了。2009年又去香港,经香港的朋友引荐,有幸见到了徐悲鸿先生这幅《搔痒》,文玩,当时令我非常振奋,这幅画中枝头枫叶正红,那匹俊马回头整理着毛髮,画面闲逸,非常喜人。徐先生之前也没怎么体现过类似的作品,搔痒,也不是大多画马的画家们喜欢表现的题材,最起码当初画的时候,应该是没有想过商业价值的。我细看马的整体姿态都很美,用墨、画工都很到位,尤其站在远处看着站在枫树下的马,它显得格外雅致、俊逸和悠闲—我一下就爱上了!几经周折,了解到这幅画原来是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在2009年11月7日,为庆祝徐悲鸿艺术空间成立,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特别借出徐悲鸿大师的六幅真迹给公众欣赏。六幅真迹均为中国画,文玩,包括《双鹅图》《戏蝶图》《双马图》《食草》《搔痒》及《奔腾》。展览还展出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合写的对联真迹。展览结束后,徐庆平先生特将这幅《搔痒》转赠给了香港青年协会,从照片上看,在这场赠送仪式上,徐庆平先生笑容灿烂,说明了他不远万里特意呈付这幅作品是具有一颗多么乐于慈善的心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