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本是《战国策》中语,而归纳和总结的重要性,对于拍卖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尤甚。作为每场拍卖会后的必要程序,总结,文玩,能帮助我们发现之前的问题,指导我们之后的工作,而在总结工作中,数据能够将问题和启示最直观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三场“三十年”夜场的拍卖,带来的是逾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和大于70%的成交率,在如此藏家惜售、买家钱紧的市场大环境中,主推当代的“三十年”夜场,其成绩不可不谓优异。而在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三十年”将保利在艺坛的号召力与对当世画坛名家的梳理相结合,使之成为极具指向性的保利新品牌。
黄胄 《阿孜古丽》 96×64cm
成交价:RMB 6,325,000
李可染 《秋趣图》 68.5×46.5cm
成交价:RMB 4,025,000
“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的展览与拍卖,作为2011年秋拍前启动的新项目,旨在把握市场与学术的脉搏,将沿袭千年的中国水墨画与发生在当下的水墨画变革做纵、横两个方向的比较与梳理。至于何谓横向,无需赘述,每场中煌煌百余件当代精品,足以供方家细细品评;而对于当代画家与画史名家的纵向比较,虽不明显,但作为有美术功底或鉴藏经验的藏家、读者而言,还是可以从图录、画册的编排之中察觉到编者的一些构思的。当然,“三十年”自立项至今,受到了各方师友、藏家及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指导,我们也自当珍视如此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与各界的交流、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三十年”逐步完善和改进,从2011年秋第一场的“摸着石头过河”到2012秋第三场的轮廓分明、层次有致,我们在吸收各方建议的同时,也将自身的诸多想法付诸实践,无论是对于画家、画派的梳理与分析还是对于工笔画等创作题材的归纳与展示,我们都极尽所能展示出我们对于画作的理解。
张大千 《云壑幽窗》 134×68cm
成交价:RMB 5,980,000
谢稚柳 《李贺诗意》 135×66cm
成交价:RMB 4,427,500
张大千 《洞庭帆影》132×66cm
成交价:RMB 3,680,000
在2012秋“三十年”的拍场上,现、当代两部分作品,都有优异表现,这让我们征集、构思、编排时的疲惫和拍前的紧张情绪顿时消散,李可染、黄胄等老一辈画家的画作接连成交,以何家英为首的画坛砥柱发挥稳定,至纯天珠,新生代画家的火线驰援和新工笔中崔进、姜吉安、雷苗、张见、彭薇的创记录成交,让三十年夜场的买气空前热烈。值得一提的是,纵观三场“三十年”,何家英的十一件拍品100%成交,其中2012年春的《柳暗素心幽怀图》一作更是创下了作者单平尺成交记录。如此成绩,似乎尚未有其他拍卖公司的当代部分可与“三十年”相较高下,而一次次的拍卖,也借众多买家的实力,证明了一个艺术史上的普遍现象——大浪淘沙,水平低劣、格调不高的作者会逐渐被历史所遗忘。
钱松嵒 《林泉幽趣图》 96×180cm
成交价:RMB 4,485,000
这也是“三十年”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不妨试想,如果当代水墨市场中礼品画横行,被炒作与包装的那些基本上与艺术和美毫无关系的恶俗之作当道,那么,这个市场只会陷入无限恶性循环,买家们逐渐失去信心,古画高端藏家组团于微博上嘲讽、抵制当代画坛与市场的现象也将由个案转变为集体行为。到那时,即使我们再有能量,再热爱艺术,恐怕也回天乏术了。
一个小团队的力量,相比于广大的艺术家和藏家群体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还是希望以一己之力,构建起一个健康的当代市场,因为只有在健康的大环境中,藏家才会由短线收售转向长线收藏,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体味的作品,画家们才会从物质回归理想、从浮华回归内涵、从混圈子回归做学问,也只有在艺术第一、功名第二的大环境下,无论买家、艺术家还是作为中介方的拍卖人,贵州文玩,才可以扪心自问,无愧于上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