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嘉德、保利进军香港举办拍卖会且圆满收官。嘉德两专场呈献319余件中国书画佳作及39件明清古典家具陈设精品,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成交286件,明清古典家具陈设精品成交37件。两专场创出总成交额4 . 55亿港币的佳绩,为拍前估价的2 . 5倍。这提振了内地其他拍卖行走向香港的信心,也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国际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内地拍卖公司为何要进军香港?有不少人猜测,此举与今年上半年的查税风波有关。其实不然,内地拍卖行赴港开拓业务不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的,“香港情结”可谓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荣宝拍卖行就已经率先尝试。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也在2009年成立香港分公司,并举行过一场拍卖会。北京长风拍卖有限公司和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等都曾在香港设立分公司或举办过拍卖会,文玩,不过业务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持续下来。
对于内地拍卖行来说,香港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而且有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对交易各方都能形成一种很好的约束。从2009年开始,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爆发式增长,然而买家不结算的问题却日趋严重。为了能够稳步发展,嘉德、永乐等知名拍卖行纷纷提高保证金。与此同时,进军香港也成为拍卖行解决财务问题的另一个途径。
机遇与风险并存,若能立足香港拍卖,内地拍卖行会收获良多。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也是国际自由贸易港,交通便利,商业环境优越,有相对规范的法律制度和较为完善的市场体制,拍卖市场形成时间较长,比较成熟,讲求诚信。内地拍卖行可在港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操作模式,锻炼和储备国际型拍卖人才,为全球藏家提供更便捷、周到的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内地拍卖公司进驻香港是立足于未来发展的必然。
不过理想归理想,在现实中嘉德、保利的香港首拍也是用心为之。以嘉德为例,无论是从拍卖时间的选择还是拍品的呈献都十分讲究。比如,中国书画方面推出日本著名中国现代书画收藏家须磨弥吉郎收藏的齐白石1922年设色纸本《山水图册》 ,该作以4600万港币拔得全场头筹。保利拍场也云集大量近现代书画史中不容忽视的画家名作——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林风眠、溥心畬等大师作品都吸引了不少的人气,最终张大千的《蕃女掣庬图》以4830万港币拔得头筹,可谓众望所归。由此可见,进军香港绝非易事,也是对内地拍卖行企业实力的一次考量。
近年来,古籍善本收藏市场日渐红火,尤其是存世少、档次高的拍品受到不少高端投资收藏者的关注。从年代看,宋版书的价位居高;元版书有上追宋版书的趋势;明版书的价格比较平稳;清版书存世量较大,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收藏投资价值高于清中叶、晚清的版本。今年春拍现身的过云楼藏书让古籍藏家兴奋不已,因为古籍板块的各个热点几乎都在过云楼藏书中存在。其中,共计80卷的宋刻《锦绣万花谷》最受关注。尽管《锦绣万花谷》的部分卷册不断被各种机构影印,谈不上是“古秘珍绝的国宝” ,但还是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倾心收藏。
过云楼藏书拍出天价2 . 16亿元人民币,成为古籍拍卖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神话,也让匡时拍卖在很长时间内备受媒体关注。花费如此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过云楼藏书的策划宣传,让业内人士费解。今年艺术品市场处于调整期,如此大手笔岂非一次赌注?匡时方面表态,公司已经发展到专注于品质的阶段。过云楼藏书整体拍卖的成功,也让业内人士深刻意识到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拍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会是拍卖稳步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
先有过云楼,后有广韵楼。保利秋拍推出的广韵楼藏书却不如过云楼藏书幸运,没能遇到一个对收藏古籍抱有热情、经济实力又足够雄厚的买家。广韵楼藏书整体拍卖临时取消,最后应藏家需求分解拍卖,文玩,至纯天珠,成交率不超过50 %。其中最重要的藏品宋版孤本《钜宋广韵》拍出3450万元人民币,这个孤本仅有5册,成交价也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保利古籍文献部负责人孟楠认为,古籍善本一直是价值洼地,从精神层面的价值来讲,无疑是拍卖市场上最有文化底蕴的。但在经济层面上,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还不会有质的飞跃。未来应该会是一种平稳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市场的份额相对还是比较小的。
据专家分析,古籍善本拍卖的总体行情是理性趋涨,短期内难以逆转。未来若能紧盯规律,抓住机遇,策划周全,酝酿到位,就能创出古籍善本拍卖会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