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匡时)董事长,2005年创建北京匡时,2010年全年总成交额达26.4亿元,2011年更是取得40亿元总成交额。北京匡时在书画方面居行业领先地位,创下多项拍卖纪录。短短几年时间,北京匡时拍卖凭着强大的专业队伍和良好的信誉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知名品牌。
北京匡时在刚刚结束秋拍之后,很快又爆出另一则业内的重磅新闻。12月25日,北京匡时对外宣布,经其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恒利)股东会批准,两家公司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的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出任公司总经理。
据了解,上海恒利以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和中国现当代油画等为主要拍卖方向,尤以近现代书画拍卖见长,曾开设了首个“傅抱石专场”。在加盟北京匡时后,两大公司将整合双方优势,增强匡时的专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北京匡时在艺术品拍卖领域的综合影响力。
此次合并之举再次引发业内密切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业内人士表示,拍卖公司开始强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这一事件标志着行业调整的开始,这会是未来几年发展的趋势。北京匡时的这一举措,有可能会成为其他拍卖公司模仿的商业模式。
在整个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北京匡时拍卖却是逆势而上,加强了在业界和社会上的品牌推广。2012年春拍的“过云楼藏书”整体拍卖和秋拍推出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专场拍卖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两场拍卖不仅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文化事件,更是让更多的人透过北京匡时了解到拍卖业对文化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了拍卖行业对外的影响力。
当邀请董国强对2012年拍卖市场作点评时,他表示,2012年对艺术品市场发展影响最大的当属“关税门事件”以及由此间接引发的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相继到香港举行首次拍卖,内地拍卖公司将业务向香港及海外拓展,香港拍卖公司进入内地,试水拍卖,这些事件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势必带来深远的影响。
而就行业本身的发展而言,董国强认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银根紧缩,艺术市场也出现调整,相比前两年,成交额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热钱减少,各种投资都变得谨慎,股票、房地产等行业甚至还不如艺术品行业的行情发展,艺术品市场的涨跌和买家自身的资金直接相关。
董国强认为,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在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出现一段时间的爆发,这次市场的提升与爆发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方面条件具备,自然会上升一个台阶;另一方面,因为欧美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一些大收藏家迫于经济压力出手部分藏品,尤其是一些珍藏在收藏家手上的精品释出市场,艺术精品的出现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造成市场行情上升。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当时的成交额急速增长和天价艺术品的出现,尤伦斯就是较典型的例子。
2012年艺术品市场处于明显的调整阶段,藏家惜售,导致拍卖公司征集困难,成交额自然下降,但这并不表示市场行情下跌。董国强说:“尽管成交额有所下降,文玩,但拍卖公司反而加大了投入,增强了服务,比如预展的布置和设计花了更多工夫,在预展现场举办各种艺术体验,增加了更多讲座,这些都是行业的进步,同时也吸引、引导更多人来鉴赏艺术,至纯天珠,了解艺术品市场,这会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促进作用。”
2012年拍卖行业的生存环境与以前不一样,竞争更加激烈,拍卖公司所服务的客户越受益,越利于拍卖行业的发展。拍卖公司资助文化活动,推广文化,文玩,让人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化活动,这是近年来拍卖行业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也是拍卖公司文化责任的体现。
在秋拍之后,很多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的行情仍旧不容乐观。董国强认为,从2010年到现在,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两年的调整期,而2013年还将延续今年的调整态势,而这种态势还将维持一段时期。“明年的拍卖市场会和今年秋拍市场差不多,仍旧处于盘整阶段,不会太快复苏,也不会下滑太严重。在宏观经济发展不好的情况下,拍卖市场一枝独秀也不可能。”
董国强表示,针对目前的发展环境,北京匡时仍会坚持一贯的路线,以深度挖掘拍品文化内涵的思路来做拍卖。面对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坚持诚信、专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寻求正规化、企业化的发展方向,深入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是北京匡时坚持不变的原则。
在2012年春拍结束后,过云楼藏书拍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匡时在推广普及古籍的过程中也被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认可。就此董国强表示:“选择古代书画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在古籍、碑帖这些门类上继续开拓,就在于这些板块最具文化属性,最能体现匡时的理念和追求的文化价值。”在今年秋拍中,北京匡时再次力推“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成交率为100%,其几场古书画专场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顺应市场发展潮流,也体现了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前瞻目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