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上海道明2013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将设“双国粹——梨园里的丹青、丹青里的梨园”专场。程十发的戏曲人物画《牛皋下书》将在专场亮相。
南宋初年,金国大举犯宋,岳飞率兵与金交战。眼见两军僵持不下,岳飞决意全面出击与金兵决一死战,并派牛皋前往金营下战书。牛皋虽生性莽撞,但在关键时刻却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接到下书之令后,牛皋精心布署巡兵,势必做好充足的准备,给金兵来个下马威。
此次“梨园专场”上拍的作品《牛皋下书》,描绘的便是牛皋受令下此战书时的情态,是程十发先生于1962年,在观摩“侯派”代表人物侯喜瑞之演绎后叹服多次所作。画面中的牛皋气势峥嵘,他身着朱红色文官官服,文玩,头戴团纱,手持战书;人长衣短,头大帽小,拂手挥袖之间露尽铮铮铁骨与威严肃穆,眉目之间则尽显“虎穴龙潭走一番”、“我把生死二字付汪洋”之气概。
程十发《牛皋下书》
1962年,侯喜瑞出演牛皋时已70岁高龄。然舞台上演起牛皋,文玩,依旧眉眼传神,光彩照人,这给戏剧爱好者程十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程十分的笔墨挥洒中,牛皋英勇之豪气跃然纸上。阔步之间,不卑不亢的凛然正气表现得酣畅淋漓。
作此画时,程十发时年41岁。假如说最初画连环画是出于生计,那么描绘戏剧人物则多出于其对戏剧的钟爱之情。1962年,为纪念戏剧大师梅兰芳,程十发还创作了十二开《缀玉清韵》。
在此次“梨园专场”的道明拍卖会上,还将拍出程十发“京剧人物速写”等两幅作品。善画人物画的程十发说,对舞台艺术形象的速写,十分锻炼画者对作画对象神情姿态的拿捏。心手交应之间,对人物情态动作的取舍亦相当考验画者之功底。
另外,上海道明2013春拍还将推出“日出海上——首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专场”,其中一幅张聿光的《白洋晚眺图》颇引人瞩目。
夕阳西下,天空已然泛黄,葱茏的樟树下,几人或坐或立,向着白塔洋畔的普照寺方向,怔怔发呆。
张聿光先生的这幅画,初看平淡,深究下去,背后所承载的,却是画家本人一段颠沛流离的苦痛经历。
始于金陵,成于渝州。
张聿光《白洋晚眺图》
张聿光先生本是浙江绍兴人,但在完成这幅画时,已然客居重庆。画面内容所欲描绘的,也是家乡绍兴陶堰白塔洋的湖光山色。当年张聿光与表叔陶冶公相遇于金陵,两人共游燕子矶,触景而生思乡之情。于是,便有了这幅画创作的开端。却没想成,张聿光在金陵还没完成此画,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沪宁两地势必也难逃相继沦陷的厄运。仓皇之下,张聿光只能逃往四川。而后在蜀地与表叔重逢,山河破碎,剩水残山,家国之痛在故人之间更尤深切。
画面平静,却是深邃。平静的山、平静的水、平静的建筑,以及看似平静的三个人物。
三个人物,将观者的视线自然而然地引向了远方——夕照之下辉映庙阁的景致。这些景色,文玩,无疑是平静而令人陶醉的画面。而在“倉皇入蜀”的情形下,这些画面,却无疑是添入了更多复杂的情怀于其中。夕阳美景,在这样的情形下,也更像是对国势衰败的一种写照。三个人物的表情我们无法看到,但那种无从捉摸的情绪,是否也藏着一份对家国未来的忧思呢。
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别号冶欧斋主。浙江绍兴人。民国美术界的风云人物,与刘海粟共创上海美专。建国后为第一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取材宽广,能融中西画法,饶有天趣而风格独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