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 这幅《金山岭长城》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末。那天正赶上大雾,由于气温低,但见云海飘浮,聚而不散,煞是壮观。摄影师于天水架上一台617新机,长时间曝光,完全凭感觉控制快门时间,令涌动翻卷的云雾在慢速曝光的过程中形成薄纱般的虚幻效果。
《大眼睛》 《大眼睛》是“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并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广为传播。
《梅兰芳戏妆照》 这张盖着北京隆福寺源记照相馆印戳的梅兰芳《天女散花》戏妆照,是以前并不多见的梅兰芳戏妆照精品。 1917年12月1日,正值23岁的梅兰芳在北京吉祥园首次演出了他自创的《天女散花》,获得巨大成功。照片中的梅兰芳,正值“妙龄”,清朗俊丽,眉宇传情。人、景、妆,在这张照片中配合得浑然一体,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丘吉尔》 尤素福·卡什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肖像摄影家。 此张照片摄于1941年12月。在拍摄时,卡什看到丘吉尔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快门。就这样,一张世界名作诞生了。这张照片发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成为英国人民的精神象征。照片本身也成为世界摄影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影像。
《圆明园西洋楼残迹》 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砖木结构的中式建筑基本都看不到了,但西洋楼景区的建筑主体是砖石结构,还能感受到圆明园全盛时期的辉煌。最早拍摄圆明园西洋楼残迹的外国摄影师有个共同之处——大多是清朝海关的雇员。托马斯·查尔德当时在海关任燃气工程师,他曾经系统地学习过摄影,而且对建筑很感兴趣,拍摄了许多圆明园西洋楼残迹的照片,而且是西洋楼残迹早期的状态,非常珍贵。
《延安哨兵》 这张照片是徐肖冰最重要的代表作。他在1937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拍摄了大量的纪实影片与图片。
《独龙族放学的小孩》 独龙族地区交通之艰险是罕见的,要过江就只有走藤篾桥。这种桥是以四根藤绳横跨江面,铺上四根细竹。人在上面行走, 摇晃很大,使人感到头晕目眩。
《东单早点铺》 这是反映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人生活的照片。当时北京有西单、朝内、东单等几大菜市场,蔬菜、鱼肉齐全丰富。紧邻东单菜市场的是东单早点铺,早晨来买菜的人,可以先在这里吃早点,有豆浆、糖油饼、炒肝、豆汁儿、薄脆、油条、面茶、焦圈等。
张浩
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坐在王府半岛酒店的角落里,特意准备的领带也解开了,生怕自己的代表作《大眼睛》会流拍,面子丢大了。“30.8万元!”当最终结果出来时,他连忙从口袋里掏出领带,接受记者和友人的祝贺。2006年11月23日,国内首场影像专场拍卖在华辰秋拍上演,来的摄影人和记者比买家还要多。
这一天,也让华辰影像部经理李欣终生难忘。2006年8月1日,秋拍前三个多月,华辰影像部才刚刚组建。其实,已经准备将后半生投入影像拍卖事业的李欣,最初既不是摄影人,更和拍卖无关,她一直在欧洲读书和做贸易。说来也巧,引发她对影像喜爱的同样也是一张“大眼睛”,但不是解海龙那张,而是摄影师曾璜在贫困山区拍摄的一个9岁孩子,“无奈,渴望,没想到一张照片里还能读出这么复杂的眼神。”
照片的内涵是复杂的,影像拍卖也一样。从欧洲回国后,李欣通过朋友认识了华辰拍卖公司总经理甘学军,也就是一顿饭的工夫,将自己想开展影像拍卖的计划介绍给了甘学军。“准备第一年亏20万元,三年后不亏,五年后赢利。”甘学军同意了,至纯天珠,并一直在强调,影像拍卖是“小生意,大事情”。
让李欣没想到的是,这笔生意还没开始做,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官司。7年后,她才重新提起这件事:2006年华辰秋拍在杭州预展时,有一名“王海式”的人物,将华辰告上了法庭。原来,这次拍卖中有一些作品是某位卖家从潘家园淘来的,有物权,但无著作权。虽说交易的是艺术品的物权,而不是著作权,而且如书画等其他门类的拍卖官司里也早有案例,但由于影像拍卖是一件新鲜事物,法院还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审理此案。最终华辰胜诉,虚惊一场。
实际上,对于远离艺术的许多摄影人来说,影像拍卖太新鲜了。“许多老摄影家相当不理解拍卖,觉得拿自己的工作成果来卖钱,是一件相当耻辱的事情。”李欣说,第一次拍卖,还出现了拍品已经发表在图录上,最终却因作者家属强烈要求而撤拍的情况。
但是,当第一场拍卖结束后,一些摄影人却惊呼:“原来照片还能卖钱!”“摄影界的春天要来了!”在那场拍卖会上,用30余万元买走解海龙《大眼睛》的买家,还出人意料地要求用现金立即结账。2007年伊始,中国嘉德、北京诚轩也相继推出了影像艺术专场。
不过,影像市场的春天其实还远未到来。在经历了拍卖市场最初的蜜月期后,纪实影像逐渐暗淡下来。“因为其中很多人并不遵循市场规则,常常印制好几个规格,印数也很多,还同时给多个代理商,甚至有批发影像艺术品的做法,这让市场没了信任。”与之相反,老照片的价值渐渐浮出水面,因为许多影像还原了历史真相。李欣介绍,2008年华辰春拍有6张圆明园的早期照片,展现了它被毁后不久时的状况,对于复原圆明园原貌有很大帮助,于是被人用95.3万元的价格买走了。再比如,去年丰台区档案局也参与购买了老照片,贵州文玩,这在档案界也是开先河的事件。近年来兴起的“博物馆热”,对于老照片的推广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