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复强调保税区的重点不在税上

艺术行业长期以来的高额税负使相关企业叫苦连天,一些企业更是寻求各种途径逃避税收。而去年境内掀起了一轮查税使部分艺术圈大佬遭海关扣押,达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查税风波”之后,不少大画廊和拍卖行纷纷落户香港。但香港毕竟不是离消费市场最近的地方,有很多不便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保税这一概念进入业内人士的视野,一时之间,似乎成为能拯救进出口艺术品交易的“英雄”,激起了艺术圈的极大热情。

但“文化保税”显然不是万能膏药,只可能是一支暂时的“止痛针”,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品行业“税”的问题,中国想成为世界艺术品交易重镇许就是一句空话。

这恐怕是让甘学军最忐忑的一场拍卖。

身为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拍卖对于甘学军来说只是举手间最为常态化的工作,但4月21日那天下午,站在厦门象屿保税区“首届西洋艺术品保税拍卖会”的拍卖台上时,甘学军毫不掩饰地告诉台下并不多的收藏家们:“我心里很紧张。”

特殊的第一拍

实际情况是,甘学军的紧张最终也没能让结果变得好一点。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拍卖会,360件西洋艺术品,最终拍卖成交率仅23.03%,总成交金额974.3万元人民币。与甘学军50%成交率的心理预期相比,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虽然第一场真正意义的保税区拍卖数据结果偏低,甘学军也没有特别沮丧。“其实这在我预料之中,一场新鲜的拍卖会,大家都在观望,实际上(拍卖)会后成交的比现场多。”比起拍卖结果,甘学军更看重这场艺术品保税第一拍的意义,“大家都认为这个方向和试探是好的,能把更多国外艺术品引进来,把海外回流艺术品带给中国买家。”

除了与台湾毗邻的地理优势和艺术品交易比较活跃的市场基础,厦门作为二线城市的政策环境相对宽容,尤其是对文化保税的支持态度,是甘学军选择厦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便是在厦门政府与海关几乎对华辰实行“一对一服务”的帮助,这场实验性的拍卖还是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

一场拍卖下来身心俱疲的甘学军无奈地摊开双手:“经验没有,只有牢骚大家一起发发吧。”

“厦门小环境这么好,拍卖办起来仍然处处碰壁,比如进出口贸易的繁琐流程和不透明问题;渠道、申报不透明;个人申报还不受理,必须有海关认定资质的报关公司;艺术品定价和鉴定的问题等等非常繁琐。这些即便海关想帮也拿不出政策,因为这些都涉及顶层设计,只有国家尽快做税收改革才行。”

牢骚发完,甘学军终究认定这件事情将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他反复强调保税区的重点不在“税”上,核心应该是在节省成本、方便客户的便捷之上,“因为除了个别高价的艺术品,一般艺术品的转运、仓储承担不起国内高税收的成本,只能是低成本运作才能得以顺畅流通,如果一件普通的艺术品,几年以后仓储成本就达到了十万,这谁受得了?”

逼出来的“英雄”

去年,轰轰烈烈的“查税风波”让艺术品行业的偷税漏税成为2012艺术品市场十大黑幕之一。尽管在艺术品市场重额税收之下,这样的“黑幕”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查税风波”还是让艺术品市场多位重要人物机构受到牵连,部分艺术圈大佬遭海关扣押更将此事推向高潮,而其后续影响至今仍在发酵。

值得一提的是,查税风波正发生在艺术品关税下调后不久。

2011年12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起,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1年)。显然,这一通知并没有让艺术圈买账,尽管海关在今年仍然持续了6%的暂定税率,但在艺术品实际交易过程中,除了6%的进口税以外,另外还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对进口艺术品的实际征税额度达到了23%,如果再加上营业税或滞纳金等其他费用,税率很容易突破30%。虽然相较之前有所降低,但与美国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对艺术品实施的零进口关税相比,这样的进口艺术品税率仍然让艺术品相关企业不堪重负。

长期以来的艺术品高额税负使得一些企业寻求各种途径逃避税收,这也是政府部门查税的大背景。逃税风险不断加大,完全按规定交税,企业经营又不堪重负,因此“查税风波”之后,不少大画廊和拍卖行纷纷落户香港。这样一来香港地区不仅聚集了更多拍卖行和画廊,艺术品储存业务也被带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内地藏家将所购作品直接存放在香港,避免了出入关的繁琐程序和高额的关税。

但香港毕竟不是离消费市场最近的地方,有诸多不便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保税这一概念进入业内人士的视野,一时之间,似乎成为能拯救进出口艺术品交易的“英雄”,重新激起了艺术圈的热情。

所谓“文化保税”,是指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政策运用到文化产业的贸易环节上,并加以创新,实现境内文化产品原材料进区退税,境外文化产品进区中转及存储免证、保税、交易免税等。细分到艺术品行业,“保税”指的是艺术品进入境内只是出于展览展示交流的目的,只要不发生交易,就不需要交纳各种进出口关税。

目前中国内地三个文化保税园区风生水起,分别在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开展业务。其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中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2011年11月就揭牌了,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中的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也早在2012年3月揭牌,这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由文化部认定的两大“文化保税”基地。只不过,“查税风波”之后,文化保税区成为合理避税的一个选项,引起了业内企业的极大兴趣。

但频频见诸报端的“文化保税区”概念实则不甚准确。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的总经理助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项目负责人王昱东告诉记者:“保税区严格定义叫海关特殊监管区,相对大家经常说的"文化保税区",保税区园中园的概念更为准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双舟同样认为:“严格意义上不存在"文化保税区"这一概念,文化保税都是综合保税区其中的一个功能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