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举行的福建东南春拍寿山石专场,田黄石再次以每克超过5万元的价格彰显尊贵,而巨大利益引导下产生的,是传统工艺的粗糙趋势和数以万计的农民雕刻大军与日益匮乏的资源之间的极度失衡。
一克田黄百克金
当林文举作、重151克的田黄石岁寒三友薄意随形章出现的时候,文玩,一下子点燃了拍卖现场的气氛,260万元的起拍价被很多市场人士看好,七八张牌并没有按照二、五、八的竞价阶梯举牌,有人直接把价钱叫到了300万元。当价格上升到550万元时,举牌的只剩下了四张,竞价节奏也慢了下来,价格升至600万元后,拍卖师将竞价阶梯进一步缩小,但剩下的三张牌都没有退出的意思,700万元,88号牌再次坚定地举起,加上15%的手续费,将这件作品定格在了805万元。
尽管事先预估的价格只有600万元,但夏浈觉得,成交的价格也还在设想之中。作为集珍文化产业联盟总经理、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10多年的市场历练已经令她难得再有激动的时候。坐在寿山石文化城二楼的办公室里,她平静地向本刊记者回忆着几天前的两场拍卖:88号牌是她认识的藏家,本次拍卖,该藏家同时收揽了林文举作、田黄石弥勒达摩人物薄意扁章,重82克,成交价460万元。
这次东南春拍的两个寿山石专场共上拍寿山石雕321件,成交298件,成交率为92.83%,成交金额达4387万元。这一结果让夏浈感觉相对满意,整个拍卖过程出乎她意料的,是那枚三彩水洞高山素方章,该拍品以2.5万元起拍,成交价格竟然高达69万元。
“精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这些年的价格都是相对稳定的。”夏浈觉得十几年来田黄的价格一直在稳步攀升,她几年前为了收购一块田黄而放弃的一枚吴昌硕的田黄印章,当时的价格是200万元,而去年藏家在拍卖中出手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物以稀为贵,田黄价格涨升的核心就是稀缺,现在市场上能够到150克的可以说屈指可数。”
在杨小河的记忆中,寿山田黄的价格攀升也就在近20年左右,与这些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势一脉相关,田黄的最高成交价格出现在2006年。“香港拍卖的200克的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拍了4000多万元,每克超过了20万元。除了石头本身的名贵外,还因为它出自乾隆时期雕刻大师杨玉田之手,如果只是一块田黄,就不能拍出那么高的价格了。”
杨小河入行已经30多年,现为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厂长、福州寿山石行业协会会长。在他看来,稀缺只是田黄价格高涨的一个方面,而国人对寿山田黄的文化认同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
在寿山石1500年的人文历程中,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而真正形成这一概念,业界普遍认为是始于乾隆皇帝,据说,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一块黄色石头,并赐书“福、寿、田”三字,而这三个字被大臣解读成了“福建、寿山、田黄”。于是乾隆对寿山田黄情有独钟,多用田黄石治以印章。如此一来,朝野上下竞相购田黄石治印,以炫身份,或为祈福、祈寿、祈田而收藏田黄石。田黄石的身价,也就一发而不可收。所谓“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
曾经的中国收藏学会会长、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在《清怡亲王田黄对章》中称:“田石产于田中,无脉可寻,呈天然块状,沉积田底,采掘极难,多为当地农民掘田偶然发现。得者视为至宝,故稀有而见珍……今则田坑久绝,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
买家和玩家
即便是在十几年间量价暴涨的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中,寿山田黄几十倍的涨幅也依然可以称得上佼佼者。
是谁动辄百万千万地出手,拿下了这些寿山石田黄?
杨小河坚决否认田黄存在爆炒的嫌疑,据他介绍,同为四大名石的昌化鸡血是有集团资金运作的,从采石到加工到市场,该资金包揽了整个的产业链条,因而出现了市场上鸡血石价格飞涨的局面。而寿山石市场,特别是寿山田黄,由于一开始就存量稀少,并且过于分散,根本就无法形成垄断的局面,因而也就不可能吸引到炒家。他认为价格是逐步扩张的市场需求一步步推升起来的。
“稍微还能称得上对市场价格引导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之前。”杨小河说,那时候,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是整个福州唯一的寿山石雕生产者,而销售主要面向海外,是外经贸口负责的。厂里采买石头都是直接到山里选,从生产队购买。而1980年分田后,寿山石的开采便分散到了农户手中,但当时能够雕刻加工的买家稀少,经常出现要过春节了,农户背着石头到总厂,求着厂里购买,而这时候的价格基本就是总厂说了算,总厂给出的购买价格也就自然成为弱小市场中的标准价格,当时零星的一些来自台湾、香港的买家,也大都选择直接与总厂交易。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虽然市场发展很快,但还不足以撼动总厂的地位。”杨小河记得,真正的冲击来自1985年后,那时候,台湾买家大量涌入,并且精明的买家已经不满足于经过总厂的倒手,他们大都选择直接到寿山村从农户手里购买,资金推动市场,市场推升价格,寿山石的开采规模迅速扩大,赚钱效应同时吸引了大批贩卖交易者入场,行业队伍迅速扩张。
借修村公路的机会,寿山村村民在地里寻找前人丢下的田黄石边角废料。下面的土地已经被政府禁挖
“散兵作战的经营状况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1996年特艺城的开业才开始了规模整合的市场流通平台,之后,这种大规模的市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如今,连杨小河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经营户,他只能给出几千家的模糊数字。
谁家开店也至少得买上几十块石头吧,稍微像样的店哪怕作为门面总要买几件精品,而要显示实力或出于升值考虑,也会考虑收上一两件田黄。”夏浈分析说。她担任馆长的福建民间艺术馆从2011年起,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年度《寿山石市场分析报告》,据统计,2011年寿山石拍卖市场成交金额超过4亿元,2012年有所下滑,文玩,成交额在2.1亿元左右,田黄石拍品虽少,但却占掉了成交额70%左右的份额。
据夏浈介绍,田黄的购买者相当分散,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记者刚进夏浈办公室时,她正在接一个电话,她说昨天下午北京的一场拍卖会,她与别人合作刚拍到了一块田黄素章,60多克,成交价超过了300万元。
经营者、投资者、玩家、藏家、雕刻大师,经常是各类身份互相转换交叉,在他们的强力需求托举之下,寿山田黄的价格一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