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雕塑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重要门类,与中国书画、古董珍玩并驾齐驱。但就油画雕塑门类本身而言,无论上拍数量还是成交总额,涵盖其中的雕塑、版画、装置、水彩、素描等类别份额甚少,对中国油画雕塑市场的研究也基本以油画为主。换句话说油画拍品的成交状况,直接决定了此门类市场的整体趋势。本文以对此类市场简要回顾为出发点,解读中国油画市场5年来潮起潮落背后的根源,并试图结合近两年春秋拍卖的相关数据,找出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的发展规律,旨在对今年春季的油画拍卖市场进行预测,并通过各版块之间的相互对比,来呈现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的真实现状。
蔡国强 《龙柏》 火药、水墨 日本麻纸 306×402.5cm 2009年 2013年台北罗芙奥春拍拍品 估价2400万至3600万台币
兼容并蓄 风格交融
写实油画量价齐升 香港拍企转变策略
2013年春季,香港苏富比一如既往地拉开了拍卖的序幕,其20世纪中国艺术成交总额高达2.046亿港元,高出整体拍前最高估价近一倍,6件拍品过千万。其囊括的写实和抽象两大板块,共有125件拍品成交。其中赵无极巨作《10.03.83》以3700万港元问鼎,另一位抽象大师名作朱德群《圣雪颂》以2360万港元紧随其后。写实板块王沂东作品《闹房》以1900万港元成交,艾轩佳作《人在远方》也以1204万元位居千万榜单,此外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的《西柏坡山村》也以同等价位易手。相比去年春拍,高价拍品价格不仅整体有所提升,写实板块的拍品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总成交额近20%的下滑,也让似乎回暖的市场行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从整体的成交状况来看,名家精品受藏家的追捧更加激烈,抽象板块虽依然是香港拍卖市场的主导,但写实板块量价齐升、势均力敌的趋势,也足见得内地藏家的影响力。无独有偶,与香港苏富比春拍写实板块的崛起相呼应,香港佳士得更是针对中国油画市场抛出了“东西方交流”的市场理念。一群融合东西方绘画元素和手法的中国艺术名家成为香港佳士得今春拍卖的亮点,如赵无极、朱德群、常玉、方力钧、曾梵志等等。无论是香港苏富比写实板块的兴盛,还是香港佳士得“概念化”的市场切入点,都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对内地市场价值的认同已经从引领变成适应。
“经典”拯救“当代” 本土化发展终成定局
众所周知,中国油画雕塑拍卖市场的迅速崛起源于西方艺术市场对国内极少数艺术家的推崇。长期以来,无论是市场背后的投资运作,还是学术上的话语争端,均被海外人士所操控,这也是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当代艺术为何迅速跌入谷底,国内学术界缘何一片哑然的根本原因。无根之木的当代艺术虽然只能是昙花一现,但这朵花毕竟开了,没有人愿意看到盛开的鲜花从此永远凋零。国内油画雕塑拍卖市场的大起大落,也使得众多的从业者和收藏者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昔日的‘附庸风雅’也随着油雕市场的严重下滑而销声匿迹。踏踏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跑市场,文玩,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建立真正属于本土的市场和话语权。伴随着2009年整体春拍市场“亿元时代”的到来,国内的油画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这种复苏的痕迹被中国书画的火热升温彻底掩盖,成交额所占比例也一路下滑。2010年春拍,国内的油画市场伴随着大量投资者的淡出而重新洗牌,“经典”作为重要的艺术概念被业内人士提及,“艺术北京”博览会组委会也以“经典北京”的名义开创博览会新版图,并进行全方位价值观念的推广。“经典”作为新的市场价值理念得到了画廊界、拍卖界、投资界的关注和认可,各家拍卖行的油画雕塑专场纷纷响应,对“经典”进行了多元化的阐释。“写实”“民国”等与当代相悖的油画风格,开始在国内的拍卖市场屡创高价,当代艺术风格主导的市场低靡状态一扫而空。“经典”作为国内油画拍卖市场首次概念营销,不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还拯救了濒临谷底的中国油画市场,为此类市场本土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地市场加强合作 高价拍品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用“经典”的价值观念引导中国油画市场,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也建立了立足本土的话语权。中国的油画拍卖市场不再以西方马首是瞻,开始携手共进,开展多渠道合作。2011年春拍,北京匡时携油画精品亮相“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无独有偶,北京保利在上海艺术博览会VIP预展呈现油画名家珍品并展开全方位合作。它们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内地油画市场本土化的实力。面对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的强势崛起,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香港公司破天荒地推出以性、暴力及怪诞为主题的“欲望”专场,另一拍卖大亨佳士得则在香港推出“转思写实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展”。无论是亦非所思的主题策略,还是对市场需求风格的“转思”,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内地油画市场本土化策略对昔日操纵者的影响。当2011年春拍中国嘉德推出的陈逸飞《山地风》以8165万首次刷新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时,“经典”迎来了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的新纪元。2011年秋拍,内地黑马北京艺融力推的吴冠中巨幅作品《长江万里图》以1.495亿元问鼎春拍时,以西方为主导的中国油画市场体系彻底崩盘。虽然昔日的标王张晓刚等人作品在香港市场频刷高价,但与符合内地藏家口味的“经典艺术”相比,无论在成交数量还是在价格方面都难寻优势。当代艺术在内地市场早已失去昔日的光环,开始寻找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红色”崛起概念延伸 多元板块携手救市
“经典”概念在内地油画拍卖市场大获成功,使得更多业内人士加入其中,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概念的延伸。当一些业内的专家试图给予“经典”确切的含义时,市场再一次诠释了“经典”的现实意义。2012年春拍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的集体降温,使得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再陷困局。然而与以往大为不同的是油雕门类却逆流勇进,“红色”“当代早期”“年轻艺术家”三大板块齐发力,再次延伸了“经典”概念的范畴。中国嘉德推出的红色作品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以4025万问鼎内地,北京保利推出的写实油画杨飞云《静物前的姑娘》以3450万紧随其后。当代板块早期作品赵半狄的《蝴蝶》以2760万元高价见证当代艺术板块的本土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艺术名家早期作品开始受到内地藏家的追捧。年轻艺术家陈可、王光乐、高瑀也以自身独有的特色获得市场认可。去年秋拍,贵州文玩,伴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行情的再次下滑,国内的油画雕塑市场也开始降温,但从整体市场成交状况来看,此次跌幅成为数年来最小的一次。北京匡时推出的当代风格早期作品周春芽《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作以2990万元问鼎内地,中国嘉德推出的写实作品陈丹青《国学研究院》以2070万元紧随其后。来自北京保利的写实油画精品刘小东《青春故事》、刘溢《2008·北京》均获得了2000万左右的高价。北京艺融仅推出的写实油画和新艺术两大专场就斩获了1.02亿元的成交额,其中红色经典油画郭润文《广州起义》以1380万元领衔专场。香港拍卖市场朱德群、赵无极、常玉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而以往的标王张晓刚最高价作品仅拍出了1703万的价格。2012年秋拍,在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大幅下跌的行情下,多年遇冷的国内油画雕塑拍卖市场不仅没有进入冰封期,各大板块还携手救市,力保该门类市场得之不易的成果,确实是近年来此类拍卖市场最令人振奋的事情,同时也是对多年来致力于此类市场发展的业内人士最好的回报。
名家精品价格激增 市场升温迹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