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拍名人手迹备受关注

以往不被关注名人信札、手迹如今已经进入藏家视野,并日渐成为拍场新宠。今秋拍场的“百年遗墨”专场中,匡时将推出“夏宗禹旧藏名人手迹专题集中亮相丰子恺、巴金、郭沫若、马一浮、叶圣陶、费新我、何其芳等多位20世纪文化巨擘与《君子书》编者夏宗禹的50余通信札、手稿,倍具文化价值与史料价值。吸引了众多藏友的关注

夏宗禹是我国老一代新闻人、编辑、学者,与上述多位文化名人都有工作往来与私人交谊。在他去世后,其后人将相关来往信札等辑录为《随缘集》出版,此次拍卖的信札基本均出于此。

郭沫若写给夏宗禹(夏景凡)的书信

拍卖所得将成立文化基金

夏宗禹又名夏景凡,曾任重庆《商务日报》记者、《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编辑等。晚年以十年之力搜集名家遗墨,整理编撰成弘一大师、丰子恺、马一浮、叶圣陶《君子书》四种,也曾为巴金《随想录》设计督印线装本。

夏宗禹1995年去世后,其女夏小希将夏宗禹与友人来往书信300余封,及其编辑作品中所作前言、后记辑录成书,文玩,出版了《随缘集》。此次拍卖从中选取了50多封信札,包括丰子恺28通、巴金2通、郭沫若3通、郑振铎3通等。匡时副总谢晓冬介绍,除丰子恺外,其余作者的通信数量均不多。

信件之外,还有一套五册的夏宗禹主持印制的线装本《随想录》,此系夏宗禹为巴金90诞辰所作寿礼,亲自设计版式、选定用纸,并在富阳督印,扉页上有冰心题笺。而夏宗禹所藏的这套,有巴金的亲笔签名与手录后记。此外,拍品中还有马一浮手书的谢灵运诗四屏。

名人信札近年来成为拍卖市场新宠。今年6月,杨绛成功叫停钱锺书信件拍卖,引起了名人信件拍卖的讨论。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介绍,拍卖未曾公开的信件,侵犯的是钱锺书的发表权及隐私权。而此次拍卖的信件因曾出版公开,因此不构成侵犯发表权与隐私权。谢晓冬介绍,此次拍品来源清晰,为夏家后人提供,而其拍卖目的,是希望以拍卖所得成立夏宗禹文化基金。

丰子恺28通信件无话不谈

相对许多名人写给夏宗禹的仅是一两通与工作相关的信札,丰子恺的信札不管是数量还是内容均可谓重头。夏宗禹保留的28通丰子恺来信始于1944年,止于1965年,21年间计有万言之巨。抗战开始后丰子恺南下逃难,于1942年抵达重庆,与当时诸多文化名人一样,居于重庆沙坪坝。在夏宗禹还未到重庆《商务时报》工作时,丰子恺已与他有交往,在通信中关心他什么时候能来重庆,态度相当可亲。

力推白话文的丰子恺,倡议夏宗禹与他用白话文通信,因为“写信用文言,是为了对方生疏客气,不便‘你你我我’,必须用‘先生’‘足下’‘弟’‘仆’一套,现在我与你正很亲熟”。还称“我表面虽是老人,心还同青年一样,所以请你当我是青年朋友,率直地用白话通信”。

丰子恺的通信往往亲切轻松,无话不谈,即便逃难重庆,很多信还是写在其特制的缘缘堂画笺上。信中不仅可以看到丰子恺对沙坪坝这一“精神堡垒”的推崇,也有对恩师弘一法师的追慕,还有对儿女成长的关切,甚至各种生活琐事也要报备,比如丰子恺在重庆期间买到一个留声机相当高兴,写信“炫耀”;针对时人的“良友”文章,调侃烟、酒、茶、留声机才是自己的四“良友”。

丰子恺的诗文画作的风格往往被视作温情冲淡,但在通信中,亦有丰子恺直言臧否的一面,如:“我前日入城(1945年6月1日),为了开明书店开设计会。叶绍钧由成都来到会,巴金、茅盾也到。外客一共就是我们四个,其他都是本店人。开会,无非是商量些‘生意经’,我很不感兴趣,乘此机会同叶君见见而已。”

在批评之外,也有其心曲披露,“老实说,我的确看不起世人。古人有‘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的,我有时也常以白眼看人,我笑世人都浅薄,大都为名利恭敬虚度一生。能看到人生真谛的,少有其人。我所崇拜的,是像弘一法师的人。本来可以写弘一法师,但他是我老师,不便称为‘良友’,因此索性不写真人了。”

在这批即将拍卖的信札中,后人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文化大家们的精彩书法,更可以挖掘其中不为人所知的历史信息。在提前披露的手书内容中记者了解到,其中巴金致夏宗禹先生的两通信札,首度公开文学泰斗、“世纪老人”巴金代表作《春》、《秋》编辑工作具体细节;郭沫若的三通书信中谈及《百花齐放》、《蔡文姬》的编辑校对工作,以往不为外界所知,极具文献价值。“夏宗禹旧藏名人手迹”专题中丰子恺先生的28通书信,不失为解读丰子恺先生精神世界与笔墨世界的延伸读物。

“手迹的魅力,在于它蕴含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脉络,传达着书者的性情与品格、传承与生命的信息。正是这些至性至情的书信、手稿,丰满了历史中不为人知的细节,还原了现代中国一大批文化精英的个人经历,这正是名人手迹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原因所在。”沈玮如此解读名人手迹成为拍卖新宠的原因。更为值得称道的是,文玩,夏家后人透露将用拍卖所得成立“夏宗禹文化基金”,至纯天珠,用以弘扬夏宗禹先生未竟之事业,继承和发扬“君子遗泽”。

据匡时中国书画部负责人沈玮介绍,这批信札为夏宗禹先生旧藏。就目前趋势来看,名人信札的收藏价值不断升高,成为收藏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