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作《轮流》364万港币

曾几何时,拍场上满眼所见皆是看不懂的当代艺术,看不懂还不能直说,怕人笑话没“文化”,恐慌与艺术、市场脱了节,跟不上潮流。双耳听到的皆是动辄千万元的大货,花百十万买当代艺术作品,都不好意思开口。

不说有点名气的艺术家,就是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市场机会多多的。只要入得名牌美术院校,跟了一个有点名气的老师,还没毕业者刚要毕业、刚刚毕业,作品立马可以送到拍场待价而沽。如果又碰巧有人买,作品就有了价格有了行情。

如此,学画者根本不需要先在艺术上、学术上取得什么成就,只要画出来的画卖相好有人要,就有市场。学画者是为艺术还是为钱,还真不易说清楚。

市场供需关系是否就是如此简单

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货品有人买就简单,无人要就复杂,今天有人买明天无人要就变得复杂,价格忽上忽上起伏不定就更复杂,遭遇炒家炒作更更复杂。受伤轻的画家可能是先有钱有名,而后无人问津。受伤重的画家可能不一定就能收获到名利,而且还断送了所谓的艺术生涯。无论哪一种,笔者还真见了不少。

当下恰好就是市场复杂之时,想说简单可不容易

正因此,才最先从从业者内部爆出所谓市场调整了、下滑了,转眼却又有人说回暖了,有数据有案例有鼻子有眼。

冷暖自知,旁观者实难体味。

早期油画完胜当代艺术

今春,油画拍卖的经典案例非吴作人《战地黄花香》莫属。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8050万元成交

1930年,22岁的吴作人求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白思天称其作品“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吴作人在欧求学五年后,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先后到陕甘青、康藏高原等地区写生,195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文玩,“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中国画、油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

吴作人作品大部分捐给了国家,市场流通量有限,油画尤甚。历年成交的吴作人油画,除《战地黄花香》外,知名者还有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816.75万港币成交的1956年作《金色的海洋》,同年北京华辰秋拍1232万元成交的1949年作《解放南京号外》,2008年北京翰海秋拍470.4万元拍出的1934年作《女人体》等。

常玉《双裸女》

《战地黄花香》是吴作人“油画民族化”的成熟之作,长175.5厘米,宽118厘米,尺幅巨大,创作于1977年9月毛泽东逝世周年之际,以“寄无限缅怀”,画作取毛泽东1929年10月《采桑子•重阳》词意,“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2003年中国嘉德春拍时,以352万元创吴作人油画拍卖价格纪录。十年后的今春,以8050万元创中国油画拍卖价格纪录。

同时上拍了油画小稿,木板,40×52.8厘米,估50万至60万元,拍至218.5万元。两画对比,可以看出艺术家对此画创作的重视程度,原作画面局促,写生味十足,创作完成的成品则画面开阔,气势雄浑,论者评其“艺术家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油画的光色韵律和空间意识融为一体,营造出生动、丰富、逼真、‘天人合一’的诗情画意,极为准确的表现出了生机盎然,令人激荡胸怀的诗境”。

此画的成交,将近几年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收藏与拍卖推向了高潮,尤其在市场调整期,这一高价对油画及当代艺术的收藏者、研究者刺激很大。

往年被暴炒的当代艺术,在市场调整时有天壤之别的感叹。所谓的市场领军人物画作乏人问津,此起彼伏地流标。反观老油画,逆市飘红,涨声一片。

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首开20世纪早期油画专场,61件拍出37件,成交率60.66%。第二场成交率涨至78.18%,成交额6295.56万元。今年春拍,这一专场61件成交40件,成交额11856.85万元,创历年之最

港台收藏家较早介入中国20世纪早期油画的收藏与市场开发,遗憾的是偏重利润考量,学术研究滞后,。内地则随着学术观察的深入,早期油画的研究、展览层出不穷,陆续出版了不少专著。

从市场层面探究,香港目前仍是中国早期油画最重要的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每季20世纪艺术专场的拍卖里都是名作荟萃。2012年以来,当代艺术品已经不敌早期油画,香港苏富比全年早期油画成交额达44649.48万港币,当代艺术成交额仅32846.25万港币,两者之间的差额超过一亿港币。

今春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158件拍出79.11%,成交额20468.03万港币,26件价超百万港币的作品中半数出自无极、朱德群、朱沅芷、吴冠中等老艺术家作品,且价格前列前茅,无极1983年作品《10.03.83》双联作拍至3708万港币,朱德群1985年作品《圣雪颂》拍至2364万港币,吴冠中1972年作品《西柏坡山村》拍至1204万港币。重点推介的许汉超作品专题,9件作品悉数拍出,上世纪70年代作品《裁缝师》拍至40万港币。

而该公司的常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109件拍出八成,成交额12992.88万港币,差20世纪专场约7000万港币,仅方力钧、刘野、刘炜三人的三件作品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远逊早期油画。

香港佳士得20世纪艺术专场314件拍出83.44%,成交额21056.95万港币,成交价前十名中也是赵无极、朱德群、林风眠的作品居多,仅艾轩、陈逸飞、王怀庆三件当代油画挤入前十名。该公司常规当代艺术专场329件成交76.29%,成交额也仅12852.65万港币,两场差额达8000万港币。

该公司20世纪与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也是早期油画占主流,16件价超千万港币的作品中,仅曾梵志、岳敏君、刘伟、张晓刚、严培明五人的五件当代作品,且价格排名靠后,其他高价品均出自常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朱沅芷、陈澄波,共11件作品。常玉约1929年作《帘前双姝》拍至4467万港币,赵无极1956-1957年作《水之音》3291万港币,朱沅芷约1939年作《马上舞旋》1143万港币,陈澄波1940年作《夏之朝》1023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