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匡时2013春季拍卖会成功推出“方寸乾坤――国石篆刻专场”后,今年秋拍,北京匡时再度倾力打造“方寸乾坤――国石篆刻专场”,共推出国石臻品和名家篆刻作品二百余件,持续推进国石、篆刻等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另外,吴让之刻青田石“唐仲廉”扁章也是本场重点推出的珍品之一。以篆书笔意引之入印,至纯天珠,书印相参,流美生动,浑朴圆润,韵味醇厚。
此外,吴昌硕刻“显亭长”寿山石方章也将于本场亮相,此印是缶翁为其师傅杨岘所作。据载吴昌硕曾随俞樾游,在姑苏结识杨岘,遂拜其为师,从其学艺。由于杨岘对吴昌硕的精心教导,才得以成就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位巨匠和宗师。
赵之琛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次闲作印,力求巧妙,章法整稳而内含姿态,刀法滞重而蕴藏轻峻。他尤以切刀之法见称印坛,本场共有“杜煦之印”、“嘿庵”、“陈大”、“qz”四方次闲精品云集,十分难得。
除名家篆刻精品外,此专场还为国石藏家准备了一批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的国石佳作。一直以来,名家雕工的国石臻品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精细技法与精良石品的结合不仅是石雕艺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国石市场的高位标杆。鉴于此,我们特意为国石藏家们征得了一批代表老中青几代石雕艺术家的代表之作。
其中,作为现当代寿山石雕“西门派”代表人物――林清卿,其作品一直是国石藏家们竞相追逐的上品。林清卿自幼嗜诗书画,师从寿山石雕“西门派”高手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未弱冠就小有名气。后转而拜师学习水墨画,从中领会中国画的笔意、章法和画理,又从古代石刻和画像中寻找灵感。其运用中国画理创作的薄意,运刀如笔,洗炼纯熟,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妙趣横生,文玩,韵趣无穷。精通中国水墨画的他最终将寿山石薄意雕刻艺术推上了巅峰,成为誉满蓉城的薄意雕法大师,被称为“西门清”。 本场两件林清卿的田石薄意作品将亮相秋拍。其中,林清卿作寿山田黄石“芦雁图”薄意摆件就极为引人注目。此件作品依石就势,巧妙的雕刻了一幅嬉戏于芦苇泽中的芦雁图。如此件作品所雕,沼泽中随风摇曳的芦苇枝中,几只大雁或栖于泽中,或飞舞盘旋,画面展开即为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极为精妙。除构图外,此件田黄石的质地也极为温润凝结,细腻通灵,色泽金黄,似琥珀一般澄净明艳,仔细端详又好象发出金灿灿的毫光。田石特有的萝卜丝纹隐约于石之肌理中,色彩黄中又微微晕红。良工与美石的完美结合,堪称是珠联璧合之作。
除几位已故石雕大师的作品,我们还特意为藏家们呈上了一批中青年石雕大师的精美作品,至纯天珠,跨古迎今、承史创新是他们的标志和技法特点。其中,我们推出了四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姚仲达的作品。姚仲达,字入一,号龙山耕夫,1972年生,福建罗源人。师从潘惊石,又拜方宗门下,研习古玺钮制,擅刻印钮、文玩。仲达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期间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近年来,他作为福建青年石雕大师的代表,备受藏家们的推崇,因而此四件工艺技法精美的钮章作品势必将受到追捧。
国石佳作的素来以品类繁多、色彩多样、状态各异而闻名于世,这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我们秉承此志,善选各种品类的石雕钮章、摆件、手把件等作品以飨藏家,基本囊括了四大石种的精美石雕作品将呈于大家面前,期待各位来研究、分析、赏玩。
期待各位来研究、分析、赏玩
相关阅读
- 香港国际拍卖行2019春拍首次微雕展 306人看过
- 就把低俗低质内容治理纳入平台基本责任范畴 519人看过
- 共有36辆公车寻到新主人 361人看过
- 衡南法院召集各方利害关系人征求意见统一思 282人看过
- 深圳拟出台“海域保护与使用”法规,海域使用 157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