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书画秋拍遇冷:是否泡沫散去露原形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中国现当代书画,在今年秋拍中整体表现难尽人意。虽然黄胄《欢腾的草原》提交了过亿的“成绩单”,为平淡的市场打上了一针“兴奋剂”,但包括齐白石、徐悲鸿、吴湖帆、黄宾虹、吴冠中、陆俨少在内的诸多大家的作品价位下滑甚至流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应当如何解读现当代书画今年秋天遭受的“冷遇”?这究竟是泡沫消散之后的“原形毕露”,还是黎明到来前最后的黑暗?它和现当代油画的“异军突起”之间又是否有着某种关联?几位业内的专业人士聊聊他们对此的看法。

正方

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 吕立新:

假画泛滥令投资者丧失信心

我认为,市场其实并不缺钱,缺的是信心。这几年,近现代书画的假画比例实在太高了。前几年,很多资金涌入近现代书画版块,但很多藏家、机构花了大价钱之后,却发现买回去的东西有疑问。以前,假画还都会遮遮掩掩,这两年越发明目张胆了,连大拍卖公司也知假拍假。潘天寿一共有五六百张作品存世,去掉美术馆里的收藏,民间可能也就两三百张;李可染存世量两千多张,一千多张在美术馆里,民间非常少;齐白石的创作数量最惊人,也不过一万多张作品存世,民间顶多几千张。但现在,一季拍卖就能出现几百张齐白石的作品。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其中的真品、精品,少之又少。这种事情多了,对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而且,影响深远。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恶果了。

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买家,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投资。投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你至少不能买一副假画。中国近现代书画风险太大了,很多投资者只能去寻找一些比较清晰、不太出问题的领域。传统油画今年秋拍亮点频频,我认为跟这种心态有关系。罗中立的《春蚕》拍了4300万港元,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以8000多万元成交。有人质疑:值那么多钱吗?这个事情见仁见智,艺术品本身就没有严格的定价标准,但至少它们不会是假画。因此,它们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成为今天这个市场上最具分量的东西。

诚信问题、赝品问题不仅是近现代书画版块最大的障碍,同时也阻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继续向前发展。虽然,秋拍总的成交额还不错,而且,依然有作品拍出过亿元的“天价”,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的真品率有多高?鉴定体系、评估体系是否完善?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文玩,藏家拿着钱去拍卖场总是战战兢兢,文玩,好看的数据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 季涛:

“跟风”也能赚钱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从2011年春拍开始,嘉德第一天晚间的“大观之夜”书画拍卖就被业内视为当季拍卖人气指数测定和成交预测的“风向标”。如果我们比较今年春秋二拍的“大观”的成交数据,会发现秋拍(5.68亿元)比春拍(6.42亿元)降低了11.5%。单品的最高成交价也有所降低――秋拍冠军是文徵明的行书《杂咏》,5117.5万元;春拍冠军是张大千的《红拂女》,7130万元。

四个小专场中,“近现代书画”专场流拍率最高。29件拍品,成交23件,流拍6件,成交2.57亿元。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陆俨少,都有作品价位下滑。可见,近现代书画拍卖仍处于市场调整中相对不够稳定的位置。人们对前两年近现代书画涨势凶猛后来大幅下跌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不愿出手。同时,较高的流拍率也表明对拍品的估价较难准确,买家心理价位分歧较大。

但这个市场并不缺钱――可能上亿的大资金没有几年前那么充裕了,但几千万以下的资金不缺。我身边有不少藏家手攥几千万资金,但是出不了手。他们觉得还没有到买的时机,至纯天珠者没有选好作品。即便是在今年秋天这个略显平淡的市场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在前几年被过度爆炒、如果不是频繁出现的“熟货”,如果真的是精品力作,市场还是会出现争抢――黄胄《欢腾的草原》吸引了60多个买家参与竞标,拍出1.28亿元就是明证。但尽管黄胄是此次秋拍的“明星”,同场拍卖中他还是有一幅作品《飞雪牧驴图》流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信息:跟几年前相比,市场正在变得更加理性,藏家不再盲目地追涨杀跌。一件作品、一个画家能带动一个版块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认为,今年秋季到明年春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应该差不多到位了,很快就会看到明显的起色。调整之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呈现出一个更健康的风貌。暴涨的局面不会再出现,而是逐步、缓慢上涨、甚至是此起彼伏的状态。有人可能会在调整之后异军突起,也有人可能会被打回原形。艺术市场会走向细分。就像我们这次在秋拍中所看到的那样,无论是书画还是油画,都有画家的价位和十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同时也有另一些画家的价位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画家的作品在调整之后创出新高,也有叱咤一时的艺术家的作品至今萎靡。究其原因,可能是艺术水准被认同的程度不同,再或者是因为经纪代理机制不够。但无论如何,这个价位是慢慢地被拉开了。对于市场而言,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状态。对于藏家而言,盲目跟风很难挣到钱了。须得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包括对艺术家艺术水准的考察,以及对其作品的市场情况、代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反方

著名收藏家 石金柱:

近现代书画将迎来“复仇式”反弹

今年秋拍到目前为止,行情比春季要稍微差一点,近现代书画版块尤其明显,主要是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艺术市场归根结底是要跟着大的资本走的,无法独善其身。

几年前,近现代书画版块天价频出,很大成分是被资本热炒出来的,包括一些文交所的理财产品都涌入到市场抢货,把很多作品的价位都推到了历史最高点。而现在,这批投机客全“折”里面了。近现代书画版块一直缺少终极买家,一些作品反复送拍,转手太快,变成“熟货”之后也大大地影响了其价值。比如徐悲鸿的《五骏图》,本来一幅画面中画出五匹马十分罕见,但可惜的是曝光频率太高:2010年拍出2912万元,2011年拍出4600万元,而在这次秋拍中,以2200万元底价落槌――一些老板为了变现,如今必须得“斩仓”出货。在当代国画这一块,前段时间价格也涨得猛,比如刘大为的作品,仅一个月的时间,每平尺的价格从30万元涨到了50万元,而这次秋拍也是上攻乏力――藏家必须用时间来换空间。

相形之下,一直波澜不惊的现当代油画版块本次秋拍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罗中立、靳尚谊的作品都拍出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前几年确实沉默太久了,今天的上涨很正常,未来走势也很乐观。但我始终相信,中国书画同中国人的审美最契合。就像餐饮市场,不能没有西餐,但肯定还是去中餐馆的人多。毫无疑问,我仍然最看好近现代书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