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rtmarketmoitor》报道,伦敦佳士得即将于下月举办“贫穷艺术”专场拍卖会,资深评论员Colin Gleadell已确认本次拍卖会送拍藏家的身份为福萨提夫妇(Nerio Fossati和 Marina Fossati)。在过去17年中,“贫穷艺术”作品上拍数量增长了10倍,作品平均价格增长了4倍。本次上拍的109件贫穷艺术拍品究竟会对后续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引发公众的猜想与期待。
作为一场艺术运动,“贫穷艺术”一词出现于1967年,当时14位意大利艺术家以日常生活中易得的廉价材料为作品的创作媒介,因为材料廉价,由此得名。这是一种观念性的实验艺术,有着属于特定时代——20世纪60年代学生革命的精神。
Gleadell表示:据Artnet的研究显示,市场中的泡沫是一直存在的。1997年在拍卖会上售出的贫穷艺术家作品仅为35件,平均价格为1.9万美元,去年间上拍作品数量已翻至300件,作品的平均价格翻至8.5万美元。即便如此,与其他门类的增速相比,贫穷艺术的增长仍相当逊色。
为反对波普艺术赤裸裸的商业化,,贫穷艺术家马里奥-梅茨、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运用工业的、有机的和转瞬即逝的材料来创作,诸如煤渣、纺织品和蔬菜等。
最初,贵州文玩,贫穷艺术的买家寥寥无几。多年过去了,随着像法国奢侈品商人弗朗索瓦-皮纳特(Francois Pinault)和多伦多市的伊德萨-海德(Ydessa Hendeles)等富有藏家对贫穷艺术的逐渐青睐,尽管贫穷艺术仍算不上所谓“高端市场”,但与之前相比,情况已大不同。尽管贫穷艺术家举办了数不清的展览,但只有其中三位艺术家卖出100万英镑,并未有人超过200万英镑。
如伦敦本地艺术经销商本-布朗(Ben Brown)所言:“贫穷艺术的市场并不火热,投机性活动也较少。在拍卖会中由一些信誉良好的买家推动,作品的市场表现良好。目前,与市场中其他领域作品的价格相比,一幅贫穷艺术家作品的报价显得相当划算。”
,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