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明2014年春拍 现赵无极少见水墨画作《无题》

我不怕老去,贵州文玩,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所惧

—赵

无极(Zao Wu-Ki),法籍华裔画家。生於北京,1935年入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留学并定居。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1971年,无极第二任妻子陈美琴病重,為了陪伴身边,无极无法全力投入油画创作,在法国好友亨利·米修的建议下,他开始利用水墨作画贵州文玩,从此,至纯天珠,每年的夏天他都专注於水墨画的创作。

这张画对画面空白的经营,有著非常浓鬱的传统中国绘画理念。赵无极曾说过:“我的画上很多地方看起来也很空,我在空的部分,比在实的部分下的功夫更多。中国画裡对虚实造成的节奏,一个推一个地不断移动,使画面轻重有致,在这点上传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无疑,这幅《无题》正是赵无极创作实践中,中西两种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

谈到赵无极,我们不会忘记对他影响至深的林风眠先生,是这位大师為赵无极维护了杭州艺专的优良环境,而且他的艺术和艺术主张也為赵无极所继承,併发扬广大,成為具有世界影响、震动画坛的艺术巨匠。诚如艺术史家所称赞的:林风眠先生从人类文化与艺术史的高度观看传统,把自然和心灵视為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中西融合”的大师们,包括赵无极正是遵循了这条道路而取得了巨大成就。

艺专毕业后,赵无极留校任教,后赴法留学,赵无极与林风眠天各一方,失去了联繫。到1972年,赵无极应邀回国参观,一踏上故土,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林风眠。此事很难,直到惊动了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的直接过问下,虽然师生来不及见面,但是林风眠得以获得自由。

1974年,在上海的林风眠又遭到了突如其来的风暴,他的画作《山村》受到严厉的批判。名為批判外贸部的投降主义,此时的林风眠,处境几近绝地。但有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要他参加会见外宾。匆匆赶去,外宾竟是三十餘年未见面的学生赵无极。在眾多造反“首长”的眾目睽睽之下,林风眠正不知如何应对,赵无极已疾步来到面前,长跪不起。林风眠老泪纵横,俯下身来,与赵无极抱头痛哭。这是一幅感人而伤心的图画,传达的是中国式最典型的师生之情。从此,林风眠的困境慢慢有所改善,粉碎“四人帮”后,得以彻底走出逆境。

1979年,林风眠应法国政府邀请到巴黎办画展。赵无极把许多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杭州艺专的老校友邀到巴黎,庆贺老校长的画展开幕。赵无极由衷地说:“没有林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上海道明2014春拍将于3月27日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