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钟灵毓秀,文明灿烂,艺术珍品遗存众多,在全国乃至国际都具有广泛影响力。晋宝拍卖秉承“做好刀削面,不做宫廷宴”的独特视角,致力于为弘扬三晋文化和发展本土艺术品市场做出贡献。经过半年的认真筹备,晋宝2014 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 6 月15日在省城太原龙城国际饭店四层国宴厅举行。本场拍卖会共设中国书画、山西名贤翰墨、般若之光•明清唐卡艺术、古典家俱、188•当今艺术梦五个专场,在征集上重质量、轻数量,保持高品质的拍品阵容,为艺术品市场提供有升值潜力的热点精品,为藏家献上一道辉煌的艺术盛宴。
中国书画
素有“南张北溥”之称的张大千和溥心畲,其画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藏家的竞相追捧,二人合力之作更是难得。此场拍卖有幸征集了二人互相切磋、合力完成的精品之作1327#《萧秋渔隐》,并作为封面重点推出。张大千,1899 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书香门第,原名张正权,后改名张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20世纪40年代赴敦煌研究壁画艺术,为发掘与保存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作出了突出贡献。20 世纪50年代始旅居海外,曾与西班牙立体主义巨匠毕加索交流切磋,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又被徐悲鸿先生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与溥心畲并称 “南张北溥”,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艺术巨匠实至名归。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为恭亲王奕訢之孙。自幼笃嗜诗文书画,得传统正脉,其书近学米芾、远习二王,绘画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在当时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画中题字“萧萧芦荻已惊秋,此际何人镜里游。野水空明渔父去,鲈鱼无腹上扁舟。大千画舟为补芦叶山云,贵州文玩,心畬并记。” 为溥心畲所书,飘洒畅酣,刚健遒美,秀逸有致,记叙了其与张大千珠联璧合的画坛佳话。因溥心畲一生在纷乱的历史进程中漂泊流离,亡国贵族的特殊身份使他始终保持了一份向往山林的隐逸之心,如此使得他的画和一般的复古之作不同,画中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感人至深。细观《萧秋渔隐》,文玩,构图高古,水岸相间,层层向远山推去。溥儒先生用大面积的留白营造出水面空旷宁静之态,再用湿润的淡墨在近景、中景画出偶露水面的浅滩,并写芦竹于上,颇有倪瓒“一江两岸”的萧瑟意趣;进而于远处画连绵的山脉,虽水岸相接,而江面并没有因此中断,仿佛向更远处、更广阔的地方无限延展,直到水天一色,如感董北苑之“平淡天真”。正所谓“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溥儒写芦竹轻荡,大千补渔夫泛舟,皆以动衬静,更增添了萧远淡泊、宁静致远的空灵意境。
中国画坛上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阿老,又名老宪洪,1920 年生,广东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画舞蹈人物,善于捕捉表现对象瞬间的神态并将音乐的韵律融入彩墨中,表现出不同的民族个性与气质。1270# 阿老《庆丰收》,表现了少数民族一男一女为庆祝丰收而载歌载舞的喜悦场面。人物身体的扭转与头发、衣带的自然飘动相辅相成,造型真实准确,线条干脆流畅,辅线的韵律、铺垫,烘托着主线的婉转飞动,文玩,使定格的舞蹈动起来,构成和谐、抒情、优美的画面。在这里,画面虽无背景的描绘,但阿老先生通过对人物衣着色彩、面部神情、身体语态的描绘,成功的塑造了一派欢愉、喜悦的丰收景象,仿佛让观者一同融入舞蹈的律动和音乐的遐想之中。
卢沉(1935—2004)江苏人,从师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等,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卢沉擅人物,工写兼长,注重“炼意”,善于抓住人物个性特征。绘画题材生活趣味十分浓厚,表现出画家“世间一切皆诗”的审美观念和“诗尽人间兴”的创作态度。1271# 卢沉《牧归图》,绘画语言通俗质朴,画中一头老牛驮着牧童缓缓的从画面中向观者走来,老牛的眼神诚恳中带有一丝倦意,表现了老牛忠诚、任劳任怨的品质。牛背上天真的牧童正享受着牧归的黄昏,吮吸着手指,小眼睛溜溜的盯向画外,仿佛在与观画者交流,令人可爱。背景的淡写的墨竹和草地烘托了牧归的野外环境和温暖和谐的氛围,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画家善于用墨,并将西洋画的技巧融入浓淡干湿的晕染中,既体现了造型的立体感又不失中国画的审美趣味。让观者在这“天人合一”之中与无邪的牧童对视、回忆、沉思……
本场拍卖1276# 张广《秋牧图》同样是儿童放牧题材,与1271 卢沉《牧归图》相互辉映。张广师从蒋兆和教授,并得到叶浅予教授的指导,工人物、动物、山水,尤擅画马和牛。《秋牧图》描绘了牧童与牧牛在树下乘凉、休憩的场面,秋风习习,树叶轻飞灵动,无忧的牧童在牛背上玩耍,上方逆风飞来的麻雀生动活泼,令人怜爱。如果说“牧牛”是牧童年少时期美好的回忆,那么“习书”便是文人墨客的乐趣了。1272#王西京《怀素习书》正是描绘怀素于野外席地而坐,以地为案,荷叶为纸酣畅习书的率性场面。众所周知,唐代在草书上有创造性的书家当推张旭和怀素,有“颠张狂素”之称。其中“狂素”中的“素”就是指怀素,其为人放荡不羁,草书如风,奇幻变化,舒展自如,飘逸自然,用笔有“风趋电疾”之势。王西京先生用精妙的笔墨语言跨越千年,对话人文,将怀素的率性与自然再次展现于世人面前。
现当代画坛不得不提的是不幸英年早逝的朱新建先生,其以自由的艺术状态成为今日画坛的热点。有人说朱新建生前除了要吃饭其他就跟神仙一样,有人说他的美人图中充满情色与肉欲而将他妖魔化,也有人说朱新建是当下中国最“思无邪”的艺术家。其实,朱老画中的确带有些许情色意味,但这里的“情色”并非构成道德意义的符号,而是指某种趣味的外延,是一种人生观背后的东西,一种人性的本质。无数的评论使得原本只关心绘画本身、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家变成一个公众化的对象。关于朱新建是谁?画中的媚娘是谁?表达了什么?已经超出我们对绘画本身的理解,成为一种“朱新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