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洪涛万里》
油画 苏天赐《霜晨》
麦卡伦“M”莱俪水晶
继续秉承以学术引领市场的原则,华南新锐艺术品拍卖公司——广东崇正2014年春季拍卖会共精选1500余件拍品,组成十一个专场,将于6月13-15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预展,并于6月15日下午至16日举槌。
私家珍藏,精品新货抢鲜看
私人珍藏,从来就是拍场新、精、尖的代名词,2013年6月,广东崇正首拍,“泰缘·郑午楼湄南别墅藏画”拍出3件过千万的拍品,全场高达97%以上成交;崇正2013年秋拍,100%成交的“见山楼书画藏珍”同样也是私人珍藏专场。广东崇正2014年春拍将推出两个私人珍藏专场——“报缘·香港报人6家旧藏书画”和“翰珍·逸堂珍藏”,300余件“新、精、尖”的拍品非常值得期待。
“报缘·香港报人6家旧藏书画”专场共征得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6位卓有名望的老报人200多件名家精品,全部为首次与藏家见面的新面孔。齐白石、林风眠、黄胄、刘海粟、吴作人、林散之、沈尹默、沙孟海、范曾、黄永玉、叶浅予、饶宗颐、赖少其、杨之光、林墉等大师均有力作亮相,既有“民国范”的书法和漫画,也有“鲁艺”时期的木刻版画,“西风东渐”颇具现代意识的精品佳构颇多,“老顽童”黄永玉曾抽过的主席特供烟和他创作的手绘服装亦赫然在列,不少拍品为文人之间的唱和之作。
“翰珍·逸堂珍藏近代名家书画”专场中,曾国藩、吴昌硕、康有为、齐白石、丰子恺、黄胄、黄宾虹、吴湖帆、启功、高剑父、赖少其、陆俨少、溥儒、叶浅予、杨之光、林墉等中国近现代名家和当代名家近80件精品都将上拍。名师笔下,情怀各异,参透这种人情味,也是读画的一大乐趣。本专题中,齐白石笔下的草虫《牵牛蜻蜓》大巧若拙,洋溢的是浓浓的乡情,黄胄作于文革期间的《海盗女民兵》,洋溢的是“革命浪漫主义”之情,黄胄仿陈洪绶的《人物》流淌的是对古人的尊崇之情,而丰子恺的《照相》,分明是画家细腻的童心和爱心再现。
大师专场上演“三人行”
在艺术长河中,他们不只是传承,不只是革故鼎新,他们还影响了同时代乃至后辈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名字在艺术史上煜煜生辉,世界也因他们而更美丽,他们当得起“大师”、“巨匠”这些称谓,但影响的深远并不止于此。广东崇正春拍,由三位大师组成的两个专场华美而璀璨,一是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一大千”的“大千豪发·张大千书画”专场,另一个就是“岭南巨擘·关山月黎雄才书画精品”专场。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早年研习古书画,仿古之作几可乱真,40年代初在敦煌临摹石窟壁画达2年零7个月,50年代,游历世界,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泼墨泼彩画法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传奇的一生使其画风数变,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一大千”,又因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大千豪发·张大千书画专场”专场共征集张大千精品力作近20件,囊括了大千先生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部分重要作品,包括人物、山水、书法等,细细揣摩本专场之拍品,几可管窥大千40余年创作之概貌,其风格之多变,亦可体察大师性情,寻觅大师创作背后的千般情怀。难得的是,张善孖后人友情提供的两件作品和张大千写赠民国著名厨师的两幅画作也将出现在本专场,殊为珍贵。
作为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一生最得意也最有成就的两位弟子,关山月和黎雄才是“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忠实践行者,也是开启岭南画派波澜壮阔另一页的两位巨匠,一位气格高远,雄强霸撼,一位缜密深邃,老辣浑厚,他们与赵少昂、杨善深并称为“岭南四杰”。
“岭南双擘·关山月黎雄才书画精品”专场共征集关、黎精品力作40余件,全部经关、黎两家人鉴定为真迹,更为难得的是,关、黎后人均友情提供数件作品,以示对本公司坚持“学术引领市场”的支持。本专场中,关山月家人友情提供的《戈壁绿洲》是关山月一生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品,文玩,也是近年来拍场上难得一见的山水佳作。
傅抱石力作《洪涛万里》亮相拍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直是拍场“宠儿”,也是崇正拍卖的一个重头戏,广东崇正2014年春季拍卖会“国光·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将精选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刘海粟、谢稚柳、黄胄等一批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卓越的画家250余件精品参拍,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
其中,傅抱石写于1946年的《洪涛万里》,当属画家重庆金刚坡后期的力作,曾为南京文物公司旧藏,在《十竹斋藏画精选》《傅抱石大典》、《傅抱石年谱》等傅抱石的多本重要出版物中均有著录。
为躲避日军狂轰滥炸,1939年4月傅抱石移居重庆西郊歌乐山金刚坡下一农舍。其画作后遂自署“金刚山下抱石山斋”,又称“抱石斋”、“抱石山斋”。金刚坡时期无疑是傅抱石一生创作的颠峰时期,此一时期,他的山水画开始变革传统画法,并以散锋乱笔为特点的“抱石皴”成为其“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他的很多代表作都诞生在这里。此图创作于1946年,是年十月他即随中央大学返回南京。该作中,画家以其独有的粗犷、劲挺的笔线,顺逆飞动,富于浪漫激情地描绘出一派既雄强壮阔,又浩瀚博大的画面。上款人“革陈”当为彭革陈,重庆南川人,曾任国民党中宣部新闻事业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