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冯明强1月7日报道:“拍辅通1.0版”系统上线首发暨SFPM2019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化考评标准发布仪式最近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上海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盛勇强,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斌、执行局局长鲍慧民、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出席仪式,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冯明强应邀作了“拍辅通1.0版”的功能介绍,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上海法院司法为民及执行工作做了点评,上海三级法院网拍办工作人员及媒体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了仪式。上海高院立案庭庭长张铮主持仪式。
据悉,拍辅通系统是基于微信移动应用的为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身定制的智能服务和监管平台,该系统将拍卖执行的全部过程记录存档,并将法院、辅助机构、案件当事人、竞买人的工作和信息协同,紧密联系在一起。
据统计,试运行期间,上海法院共计上线案件1460件,目前已结案73件,正在公告和拍卖中729件,已签收未启动拍卖514件,拍后辅助工作144件,系统自动向法院推送案件进展信息6700次。
现场,上海高院通过一段动画视频展现了拍辅通系统工作的全流程,贵州文玩,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该系统移动应用、流程标准、全程覆盖、一站监管、信息互通、精细管理的工作特点,即系统通过手机端能对执行拍卖案件的整个流程实时记录,将辅助机构在拍卖前、中、后所有工作内容标准化、可视化呈现,做到实时更新,步步留痕,全程存档,并覆盖各个网拍平台。法官可以通过拍辅通系统实时掌握拍卖案件执行进程,全程监督辅助机构工作,在线发送提醒建议,查看案件资料,并自动获得拍卖关键节点的信息推送,查看统计报表。案件相关当事人也可以查看、了解拍卖进程。拍辅通系统结合大数据和智能算法,还融合了标的推荐、看样预约、在线咨询、税费预估、金融贷款等服务。
作为拍卖辅助工作的大数据平台,拍辅通系统是“智慧拍卖”对接“智慧法院”迈出的坚实一步。而SFPM2019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化考评标准的发布,则让数据得以有效应用和评估。上海法院在总结近两年拍卖辅助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拍卖辅助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个环节、二百多项内容,并对每一环节的工作效率、质量、规范化进行细化,对每一类标的的难度系数权重进行量化,从而形成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化考评标准,这在全国法院尚属首创。
这一创造性的标准提出和新平台正式上线是上海法院司法拍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上海法院的司法拍卖改革开始,14年的实践里,上海法院紧紧抓住“廉洁、规范、创新”这三条主线,不断推出好做法、好经验,比如坚持“执拍分离”原则,将执行权、拍卖权进行分权,司法拍卖事务由上海高院立案庭统一管理、集中委托,建起了司法拍卖工作的“廉政防火墙”。又如,2008年起,上海法院开始对拍卖现场进行网络直播,2012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网络拍卖,运用“72小时网络竞价+现场同步拍卖”模式,司法拍卖标的上网率达到100%。
近年来,上海法院坚持深化现代科技与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智慧法院”“数字法院”建设,贵州文玩,先后开发建立了大数据审判辅助系统、大数据审判管理系统、大数据司法公开和服务体系以及大数据司法分析系统,此次发布的拍辅通系统和SFPM2019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化考评标准,代表了上海法院司法拍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体现着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的新水准。
据悉,拍辅通系统里生成的大数据,除了供法院拍卖事务内部使用外,今后还将对接12368诉讼服务平台,逐步向案件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开放。目前,12368平台诉前有“在线立案”,诉中有“诉讼服务平台”,拍辅通系统则成为“判后执行拍卖精细化”的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重要举措。届时,拍卖标的的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12368平台推送的执行标的的工作进展信息。
“拍辅通1.0版”系统正式上线。
,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