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晚年目力渐衰,,笔头却幻化万千,浑厚华兹一片灿烂气象。匡时今春“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的三件黄宾虹,分别创作于77岁、80岁和89岁。呈现出逐渐变幻的路径,或粗或细,均是其晚年师法造化的绝佳实践。
黄宾虹(1865-1955) 粤东屏翠 纸本立轴 1943年作 100×34cm
Lot 840 黄宾虹(1865-1955) 粤东屏翠 1943年作
纸本立轴 100×34cm
RMB:1,000,000-1,200,000
出版:《黄宾虹书画选》P169,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局部一
局部二
八十岁细笔诚罕见
黄宾虹八十已渐病目,细笔山水十分罕见,偶一为之,均为特殊人物、重要场合。年谱记其为《阳朔山水册》二十余帧,谓“极力仿元人笔墨,今目力渐昏花,似不能为此细密矣。”其八十岁时为国民政府监察院参事、代秘书长张秉三庆祝“六十大寿”作细笔山水功力大费,可见其重视程度之高。遇到特别的邀约,宾虹乃以旧作新题勉力为之,《年谱》记其1938年夏在金华为帅铭初《题旧作细笔山水》即是佐证。
1943年癸未,黄宾虹八十大寿,是年先生的《八十感言》“吾降乙丑年,冥算犹甲子,受天知春迟,堕地得岁始。儿孙侨香岛,海岳见亭。各安天一方,世乱怵语徙”,为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作序,都是其从艺创作的经验总结,傅雷对先生艺术批评《观画答客问》的发表,时日寇入侵,傅雷为遥祝先生八十大寿,在沪举行“黄宾虹八十书画展”,可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时先生自谓山水与古人无一相似,然处处从古人法中来,已是心手双畅,以细笔出之,似春蚕吐丝,娓娓道来,而诚为其畅美心情之表现。
黄宾虹(1865-1955) 春江归棹 纸本立轴 86×32 cm
Lot 841
黄宾虹(1865-1955) 春江归棹
纸本立轴 86×32 cm
出版:
1.《世纪画坛大典》P9,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2.《黄宾虹书画专集》P195,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3.《中国名家画集系列·黄宾虹书画集》P126,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年。
备注:杨臣彬、邹传安、薛永年、王鲁湘、范扬、杨福音、陈平等八家题裱边。
RMB: 5,000,000-6,500,000
局部一
局部二
杨臣彬、邹传安、薛永年、王鲁湘、范扬、杨福音、陈平等八家题裱边
杨臣彬、邹传安、薛永年、王鲁湘、范扬、杨福音、陈平等八家题裱边
八大家连环来点赞
壬辰(1952)年,黄宾虹89岁,罹患白内障,双目近乎失明,至癸巳(1953)年治愈。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虽视力受影响,黄宾虹仍作画不辍,画风一新。由题款可知此作应为黄宾虹目力正受病痛影响时的作品,是取法张壶山的笔意。张恂以董源细路为宗,而作品画面大看却略逊细腻,然细细赏观,看似粗犷随意,实则笔墨兼细。宾虹先生晚年拟古人画作,不一昧追求应物象形,而是不落寻常蹊径,取其骨法用笔,笔墨有枯有湿,有实有虚,繁而不乱,可谓“气韵生动”。黄宾虹曾说:先习繁笔,理法明晰,而能聚精会神,神气团结,极简之处,而有极繁之意行乎其间,加之真力弥满,气象雄厚,挂之堂上,使人惊倒。一切细谨修饰、脂粉涂抹、矫揉造作都销行匿迹,文玩,而“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一齐奔赴腕底,所谓“我有秃颖如屈铁,清刚劲健无其匹”者是也。黄宾虹七十五岁时曾写过《说蝶》一文,文章以蝶之蜕化比喻画学之成就,其中讲到从理法中脱化出来如蚕之破茧成蝶:“学由人力,妙合天工,入乎理法之中,超乎迹象之外,游行掉臂,潇洒自如,至纯天珠,犹蝶之蜕化,栩栩欲仙之时期也。”而九十岁的黄宾虹,无疑已经达到了这般境界。
本幅构图左山右水,取高远之势。以烟岚、流水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之间又以山头、树木作为接引,从视觉上串联起来,整个画面气韵贯通,笔墨苍润,极耐推敲。画中树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锋出笔,再反复加皴擦,柔韧刚劲,显示出画家坚深的书法功底,线条之间施加形态各异的苔点,使色墨融于波磔的点线之中。山石、树木局部以石青、赭石提亮,呈现出“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此作题跋中还写到“北宋人画,积千百遍而成,虚实兼到,故能浑厚华兹,一变唐人刻划之习。” 黄宾虹曾自言作一画须经数遍点染,其间或要隔数日甚至更久,令墨色沁入纸内,以求笔力沉着,墨色浑厚,观此作知其非虚言。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说董源、巨然的山水“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灿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此作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笔墨交相辉映,气韵超然。
黄宾虹(1865-1955) 松籁阁图 纸本镜心 1940年作
Lot 839
黄宾虹(1865-1955) 松籁阁图
纸本镜心 1940年作
31.5×151.5cm
出版:《澄怀古道---黄宾虹》P96-97,香港市政局出版,1995年。
著录:《黄宾虹年谱》P425,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展览:“澄怀古道---黄宾虹”,香港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筹划,1995年10月27日-1996年3月17日,香港。
备注:翁纫秋上款。翁纫秋,曾任汕头市长,与多画家友善,富收藏。
RMB:4,500,000-5,000,000
局部一
局部二
墨笔图卷余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