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展及拍卖地点:北京凯宾斯基酒店三层宴会厅
在北京东正2015年秋拍中,佛教艺术品专场将为您带来三十余尊创作年代时间跨度大、风格各异的精品造像。涵盖了十至十八世纪,包括印度、尼泊尔、西藏、蒙古以及内地的造像艺术,技艺极为精湛,十分难得——尤以封面与封底两件40公分以上的造像精品甚是吸引眼球。
十七世纪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封面拍品是一尊蒙古扎那巴札尔风格的铜鎏金文殊菩萨像,高41公分,铸刻精细,鎏金灿然,品相完好,精美绝伦,可谓扎那巴札尔艺术的巅峰之作。札那巴札尔造像是蒙古地区盛开的一朵炫丽的艺术奇葩,在清代藏传佛教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主要流行于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早期,艺术风格融合了帕拉王朝艺术的纤柔之美,尼泊尔艺术的自然协和,蒙古草原文化的健硕伟岸身姿以及内地追求装饰性的珠圆玉润之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备受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认可。
十五世纪 铜鎏金大持金刚像
封底拍品则为十四至十五世纪藏中地区所造的大持金刚像,文玩,高45公分,体量硕大,装饰繁复,贵州文玩,光彩熠熠,令人赞叹。自十四世纪起,西藏宗教文化全面繁荣,印度影响逐渐褪去,造像艺术风格趋于民族化,西藏本土、尼泊尔与汉地的艺术风格圆融一体,它们能够和谐地融汇于本造像中,并展示出一种优雅的、不同寻常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从造型特征来看,此像的雕造者应是卫藏地区的藏族艺术家,他们汲取了来自不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甚至是艺术理念,在创作上显示出他们卓越的综合能力,使之协调一致,至纯天珠,毫无生硬或不伦不类之感,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式的艺术风格。这正是西藏造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