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考古调查:鼎山城为南宋时期山城遗址

  数百年前的桐梓是什么样的?其与播州杨氏土司有没有联系?24日,遵义晚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去年末至今年初,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组成15人的文物考古工作队,对桐梓县进行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获得大量考古发现。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播州杨氏土司学术研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等,在桐梓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末至今年初在桐梓开展田野考古调查。考古工作队实地调查了16个乡镇,新发现及确认遗存59处,包括史前洞穴1处、汉代崖墓15座、南宋元明时期石室墓37座、南宋山城1处、不晚于明代的建筑基址1处、元代水堰1处、明代古道1条、明代修庙题记1则等,涵盖生产生活、军事、墓葬、宗教信仰等方面,获取大量可了解桐梓乃至整个古播州地区历史文化面貌的田野考古资料。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龙介绍,在此次调查中,新发现的史前洞穴名“狮子洞”,初步认定其为古人类活动遗址。张兴龙说,这是黔北地区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洞穴遗址之一。该遗址的发现,扩大了现代人对古人在桐梓地区活动范围的认知。

  本次调查的另一重大收获,是确认了鼎山城的历史价值。据了解,位于桐梓县境内的鼎山城,目前还残存极少量的石构残垣,并有大量旧时遗址,但该遗址由于早期的煤矿开采,山体出现多处塌陷,部分遗址受损。

  据地方史料记载,鼎山城是宋代播川县(鼎山县)所在,也是杨氏土司家族进入播州后的早期治所。考古人员根据现场调查,结合《遵义府志》等史料分析,确认鼎山城为南宋时期山城遗址,兼具四川和重庆南宋山城、海龙屯的砌筑方式和特点,与海龙屯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在整个南宋山城防御体系中,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张兴龙表示,此次考古调查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不仅可以进一步理清桐梓的历史文化脉络,有助于深入认识桐梓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提升桐梓人民的文化自信,还可通过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双赢,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记者 王文娟 来源:遵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