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的赵匡胤墓,已在路边麦田荒置多年,至今连个围墙都没设。对比同在河南的曹操墓,贵州文玩,曹操墓的“热”与赵匡胤墓的“冷”形成鲜明对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昨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媒体有消息说,赵匡胤墓如今被撂在麦田里没人管。
孙新民:巩义有七帝八陵,除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墓是从洛阳迁来的,另外七个都是帝陵。赵匡胤墓就是永昌陵。现实是,文玩,除了永昭陵和永定陵之外,其他都没有征地保护。
孙新民:有丢过石雕像。按理说,把地征了,用围墙围起来,这种保护方式更有效。但宋陵面积太大了,文玩,一个占几百亩,全部把地征下来,代价太大。
记者:据我了解,为保护永昌陵当地在准备征地,到今年年底要征230亩。
孙新民:是的。这230亩也仅限于永昌陵的上宫。其实还有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但加在一起面积太大,征地有难度。
记者:现在有专职人员保护吗?
孙新民:巩义专门成立了宋陵保护管理处。
记者:有评论说,河南对曹操墓那么热,而对赵匡胤墓却这么冷?
孙新民:这其实不好比较。曹操墓实际不是帝陵,只是王陵。王陵没有帝陵规格高,这是最根本的差异。
记者:赵匡胤墓是不可以发掘的吧?
孙新民:国家规定,对帝陵不允许发掘。要挖,可挖的多了,陕西乾陵、河南宋陵都往上报过,国家都没批。
记者:国家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呢?
孙新民:有三个因素。一个是出于对祖先的尊重。文化是传承性的,不管啥姓皇帝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把祖先坟挖了,从礼制上来讲是不尊重祖先。一个是,没必要把下面的都挖掉,又不是非要开发利用。只有穷得揭不开锅了,才扒祖坟。还有,挖了以后能不能保护好也是个问题。本报记者 牛亚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