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康翔宇
2月19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获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包括河南荥阳官庄遗迹在内的全国20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资料介绍,至纯天珠,此次评选活动自2018年11月启动,截止到2019年1月15日,评选活动办公室共收到来自于全国各考古发掘单位自主申报的参评项目34个。评选活动办公室面向中国考古学会第七届理事136人、全国84家发掘团体资质单位发出选票220张,文玩,收到有效选票177张。根据投票结果,文玩,得票排名前20的项目入围2018年度终评。
(连体龙凤纹陶模)
据国家文物局公布资料显示,此次入围的20个考古项目分布于15个省、市和自治区,地域分布广泛且平均,东西南北均有项目入围。入围项目的年代分布从史前到近现代都有涵盖,跨度近万年。并且遗迹类型呈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居址、墓葬和城址之外,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业作坊遗存作为入围的两处手工业作坊遗迹之一成为一个亮点。
据了解,官庄遗址发现于1981年。2004年开始,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数次调查和试掘。2011年至今,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及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和发掘。该遗址曾入选2010、201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莲瓣范)
官庄遗址内已发掘的铸铜作坊区相对完整,作坊年代正处于春秋时期新的铜器风格的形成时期,其发掘对于探讨西周至春秋青铜器风格的转变,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该作坊生产的器物种类众多,部分模、范纹饰精美、所铸器物形体较大,具有较高等级。遗迹中发现的数十块空首布芯,是目前国内较早的铸钱遗存。
铸铜作坊内大量陶范与陶器共出,提供了郑州地区两周之际至春秋时期陶器与铜器编年的对应关系,这对进一步推定相关遗存的绝对年代,进而探讨两周之际社会变动等重大问题有重要意义。而在官庄遗址内发现的汉代冶铁业遗存为研究汉代荥阳地区的铁器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汉代铁器窖藏坑)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官庄遗址发掘领队郜向平介绍说,官庄遗址自2011年以来,累计参加发掘工作的学生有200多人,参与发掘和研究的教师也有20余人,为河南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田野考古人才。“我们在发掘中,充分注意新的发掘理念和科技手段的融入,构建了一个多学科合作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本次入围全国十大评选,是对官庄遗址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郜向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