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福建发现明朝烽火台 为迄今发现最大最完整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1 06:00 我要评论( )

五百多年过去了,而这座烽火台依然像一个手持长矛、披挂甲胄的卫士,威严矗立在山顶,守护着身后的古城……这就是福清市文体局文物普查时,在东瀚镇万安村发现的一座明代烽火台。 烽火台三面环海,俯瞰万安古城 近观烽火台 70岁高龄的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王

五百多年过去了,而这座烽火台依然像一个手持长矛、披挂甲胄的卫士,威严矗立在山顶,守护着身后的古城……这就是福清市文体局文物普查时,在东瀚镇万安村发现的一座明代烽火台


烽火台三面环海,贵州文玩,俯瞰万安古城


近观烽火台

70岁高龄的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王振镛现场考察后说,这是我省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烽火台。   

昨日,福清文体局文物普查负责人毛胤云向记者讲述了偶然发现这座烽火台的过程。

考察古塔时,偶然发现对面山顶的“碉堡”

“发现这座明代烽火台非常偶然,当时我们正在海边渔村考察万安古塔。”毛胤云告诉记者,当时他爬到万安古塔最顶楼时,,发现对面山顶有个石头垒起的“碉堡”,从远处看,这些石头挺光亮的,好像刚堆上去不久。   

谁会在这么高的山顶堆“碉堡”呢?带着这个问题,敏感的毛胤云就向当地村民打听详情。村民们告诉他,这座“碉堡”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村里最年长的村民都无法说出它的来历。   

听了介绍,毛胤云觉得这堆石头“大有来头”,于是雇了一个放牛的老农,沿着崎岖的山路往山顶爬……宅山海拔150米左右,北面靠山,东西南三面环海,在山顶上瞭望视角极佳。   

到了山顶,我被眼前这个古老建筑惊呆了,这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烽火台!”毛胤云说。福清史料曾记载,明代,福清屡遭从海面来的倭寇袭击,当年为了抗击倭寇,按“五里一墩、十里一城”在沿海建造海防工事。史料称在福清海岸沿线共建造27座大小不一的烽火台。

此前发现3座明代烽火台,都不如东瀚这座

福清文体局在以前的几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仅在江阴镇下石村发现一座明代烽火台。在第三次普查中,陆续发现沙埔锦城村烟墩兜自然村、西山村以及新厝镇双屿村过桥山等另外3座明代烽火台,但规模和保存都不如东瀚镇万安村这座烽火台。   

宅山顶上的这座烽火台为覆斗形结构,用块石垒筑而成,顶部呈长方形造型,烽火台的烟墩高为5米,底座各边长约12米,顶部开口各边长约8米。顶部用于点火的灶坑长2.3米,至纯天珠,宽0.65米,深0.5米。烽火台的烟墩只有东西侧石块塌陷一小部分,其他主体包括旁边的灶坑都保存完好,就连依附烟墩旁的营房和草料房还留有部分墙体。   

“就在这个烽火台上,当年肯定有3至5人在这里长年值守,一旦发现海面上有不明船只进入,白天燃放狼烟,夜晚点火鸣炮示警。”毛胤云说。为了得到权威印证,毛胤云专程

请来自己的老师,也就是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王振镛,一起对这座烽火台进行详细考察。“这座烽火台的发现对研究明代海防工事、福建抗倭史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王振镛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该袈裟是否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制、建文帝朱允炆出亡时携带出宫的那件袈裟正在进一步考证中

    该袈裟是否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制、建文帝朱允炆出亡时携带出宫的那件

    2019-02-21 05:58

  • 此次试掘确认该遗址为4000年前一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

    此次试掘确认该遗址为4000年前一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

    2019-02-21 05:43

  • 山西交城永福寺修缮中发现16尊明清木雕佛像

    山西交城永福寺修缮中发现16尊明清木雕佛像

    2019-02-21 04:43

  •  迈克尔父亲勒凯纳(是一位考古学家)在随后的勘察中发现

    迈克尔父亲勒凯纳(是一位考古学家)在随后的勘察中发现

    2019-02-21 04:3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