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青海文物考古六十年回眸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1 01:21 我要评论( )

1923年至 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以中国政府矿业顾问的身份在中国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古。1948年裴文中教授受当时的地质调查所派遣,在湟水流域进行过考古调查。他们仅到过西宁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贵德县等地,发现古代文化遗址20余处,陆续发表了《甘肃

1923年至 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以中国政府矿业顾问的身份在中国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古。1948年裴文中教授受当时的地质调查所派遣,在湟水流域进行过考古调查。他们仅到过西宁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贵德县等地,发现古代文化遗址20余处,陆续发表了《甘肃考古记》、《朱家寨》及《中国史前时期的研究》等著作。这是旧中国在青海进行考古工作仅见于记载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省的文物考古事业才真正得以开展。1951年,青海省成立文物保管委员会(1956年更名为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有了文物管理机构。1957年开始筹建青海省博物馆。1962年省文化局组建文物组,1975年正式设立文物处,建立青海省考古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海的文物考古工作有了较大发展。1978年恢复中断了十六年的青海省博物馆的筹建工作;1978年成立了青海省考古学会;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改称为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年,正式建立青海省博物馆,省考古所柳湾工作站更名为青海省彩陶研究中心。在此期间,海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海东六县以及贵德、同德、贵南、同仁等州属县先后建立了博物馆、文物工作站、文管所等文物机构。到1987年,全省有文物事业机构15个,文物职工队伍达到185人。青海省博物馆自正式建馆以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除收集整理大量的流散传世文物外,先后在省内举办《青海历史文物以《藏传佛教文物》、《藏汉关系文物》等大型展览。与广东省顺德、佛山等博物馆合作举办了《藏传佛教艺术、壁画、珍宝》展览。《藏族与内地关系史文物展览》在北京展出期间,受到国家领导人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的一致赞赏,以及文化界、史学界的普遍好评。在研究工作方面创办了《青海考古学会会刊》,1987年改为《青海文物》。先后在文物、考古刊物中发表调查、发掘简报、报告几十篇和两部考古专著。其中《青海彩陶》、《湟源大华中庄墓地》被评为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青海柳湾》获夏菊考古基金三等奖。

2001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外国友人的鼎力资助下,总投资1亿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日本友人小岛镣次郎先生捐助7亿日元,约合 500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17000㎡,建筑总面积20800㎡的青海省博物馆新馆开馆。2004年5月,占地面积5800㎡、建筑面积2200㎡、投入450万元(其中日本友人小岛镣次郎先生捐助3000万日元、约合200余万人民币)的中国青海柳湾博彩陶博物馆开馆;2006年5月,利用“馨庐” 房舍建成的青海民俗博物馆正式开放。同时,贵州文玩贵州文玩,各地方博物馆及文物库房建设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及青海湖博物馆、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热贡艺术博物馆)、西宁市博物馆等州(市)级博物馆,互助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格尔木市等县级博物馆相继建成使用。完成了集保护、研究、展览为一体的都兰吐蕃、吐谷浑文化中心、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博物苑一期(一号展示厅)工程,围绕国保单位“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中国原子城纪念馆”、国保单位“西海郡故城”遗址博物馆新馆、在省保单位西宁市烈士陵园原址建设的西路红军纪念馆(国家级红色旅游项目)、玉树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工程。在国有博物馆较大增加的同时,行业和民营博物馆迅速兴起,至纯天珠,青海国土资源博物馆、青海雪域民俗博物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湟中塔尔寺、玉树藏族自治州赛巴寺等文物陈列室,同仁藏医药展览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玉树藏族自治州东仓《大藏经》藏经阁等10余座行业、大学、寺院、民间的文物展示场馆相继建成和筹划建设。至此,初步形成覆盖面较广、包含不同内容、规模层次不一的省、州(地、市)、县三级博物馆体系。

省博物馆先后推出的陈列展览有《青海史前文明陈列》、《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并单独引进举办了《可爱的青海》、《馆藏书画精品陈列》、《故宫文物精品展》、《国家外交礼品展》、《乃正书、昌耀诗展》、《毛泽东遗物展》、《恐龙文化展》等20多个展览。各专业和地方博物馆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其中有省柳湾博彩陶博物馆的《柳湾墓地陈列》,省民俗博物馆的《馨庐公馆陈列》、《青海民俗文物展览》、《青海民族文物展》、《野生动物标本展》,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的《海南州历史文物展》、《海南州藏族民俗展》、《黄河奇石展》、西宁市博物馆的《西宁历史文物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的《海西历史文物展》、《建州50年成就展》,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的“1馆5展“(唐卡厅、民族文物厅、堆绣厅、雕刻厅、沙盘厅),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的《海北历史文物陈列》、《海北民族文物陈列》、《刺绣陈列》,乐都县博物馆的《乐都文物展》、《乐都县情展》、《乐都书画展》以及湟源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格尔木市等县(市)博物馆举办的地方《历史文物展》。省博物馆和省柳湾彩陶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陈列精品提名奖。

幅员辽阔的青海大地,自古以来多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生息,共同创造和建设着悠久的历史文明。青海的考古发现表明,上至石器时代,下至明清,都遗留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址和遗物。考古工作揭开了青海高原一个又一个历史秘密,展现出一幅幅神奇迷人的古代文化画卷。

青海地区原始文化的族源,根据文献记载的地理方位和考古发现来看,应是羌人文化。自五十年代以来,青海的文物工作者先后在乐都县柳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阳山、阳洼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阿哈特拉,苏志苹果园,湟中县下西河,湟源县大华中庄,贵德县山坪台及龙羊峡水库区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极有研究价值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等遗物、遗迹。上述文化遗址的发掘,不仅对研究甘、青地区石器、青铜器时代诸文化的序列、相互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依据,而且对研究古代羌人的社会性质、经济生活、中国奴隶制的起源、原始宗教的产生以及原始农业经济向畜牧业经济转化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次文物普查主要针对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不可移动文物点

    这次文物普查主要针对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不可

    2019-02-21 01:22

  •  这支16人普查队汇集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遥感所、新疆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

    这支16人普查队汇集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遥感所、新疆

    2019-02-21 01:18

  • 回顾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

    回顾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

    2019-02-21 01:11

  • 这是舟山海岛传统“驿道”或旧时乡道的典型样式

    这是舟山海岛传统“驿道”或旧时乡道的典型样式

    2019-02-21 01:0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