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有20名来自北京四中“考古社”的同学

影迷大老远赶赴影视剧拍摄现场探望心中偶像,各位读者可能见得不少,但大家是否听说过有人愿意去荒郊野外,为的是亲眼看看考古发掘现场?11月 21日下午,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发掘现场就迎来了这么一批考古粉丝”,他们应定窑联合考古队之邀亲身领略考古发掘的魅力。这也是河北考古现场首次向社会大规模邀请大众“探班”。


■定窑出土的瓷片。 冯楠 摄

■考古现场。


■定窑遗址出土的白釉瓷塑人物

■白釉龙纹碗底残块。

■定窑遗址。

■考古爱好者在参观。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定窑考古队提供。

【幕后】

定窑魅力大

“我们可是通过‘考试’才能来到发掘现场的。”21日下午在河北曲阳定窑发掘现场,一位北京考古爱好者告诉记者。

定窑位于河北保定曲阳县,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之一,大众最熟悉的定窑瓷器就是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的“白瓷孩儿枕”。多年来大名鼎鼎的定窑有诸多谜团待解,为此今年9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定窑遗址展开史上第三次主动考古发掘,其间发现迄今结构保存最完整的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等,还有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

定窑的最近一次主动发掘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自打第三次主动发掘的消息传出,就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发掘期间中外专家纷至沓来,而考古爱好者也兴趣十足。日前联合考古队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发出邀请,“鉴于文物保护等考虑,人数限制在了40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联合考古队队长韩立森昨天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报名点设在北京大学,因此报名者中绝大多数是北京市民,“他们是严格筛选出来的。”

【进展】

定窑历史脉络初现

前天,文玩,黄信等还向记者披露了定窑发掘的进展,目前已发掘660多平方米,发现11座窑炉。“我们此次不但发掘出窑炉,还有窑场石墙、废弃支圈堆积地等,它们从各个角度勾勒出了当年定窑烧制的盛况,不愧是名扬四海的中国名窑。目前看此次发掘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根据出土器物和遗址地层,首先初步解决定窑创烧年代问题,“一般都知道定窑开始于唐,极盛于宋,终止于元,但围绕定窑创烧有多种说法,包括隋、晚唐等,根据此次出土器物,我们初步得出结论:定窑创烧早不过中唐。”其次就是基本摸清定窑分期,“初步分析定窑历史发展分为晚唐、五代、宋分早期和晚期,金还有元,,各个时期的代表器物及工艺等也都有收获,还纠正了一些原有认识,譬如我们曾以为定窑到元代后规模很小,但是这次发掘令我们发现不是这样,规模也不小。”

精美文物倾倒专家

韩立森和黄信告诉记者,此次发掘还出土了白釉龟、白釉贴塑人物香炉、瓷塑人物俑头等,“1969年定州静志寺和静众院塔基出土宋代定窑瓷器 170件,其中就有贴像双耳炉等,都是已经享誉海内外的定窑白瓷,我们此次发现的白釉贴塑人物香炉,跟它很相似。另外,一些带有‘尚药局’、‘尚食局’款的器具,应该是唐中晚期的,还有白釉玉璧底碗等一些典型的五代器物,都很精美。”他们透露,考古队本周起将在燕川展开发掘,“将发掘100多平方米,前期勘探应该有元代窑炉。全部发掘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前结束,明年1月公布发掘结果。”

【现场】

有备而来

21日下午,记者在定窑遗址现场见到了前来探班的40余名考古爱好者,他们中以年轻人居多,其中就有20名来自北京四中“考古社”的同学。从大客车一下来,他们就纷纷从包中掏出各自的“装备”,有的是本子和笔,有的是相机和录音笔,还有的则是摄像机。

在考古队员黄信的引领下,考古爱好者首先来到了本次发掘“主战场”之一的涧磁村,考古队在村北发掘了两处紧邻的窑址,“南边的是五代时期,窑炉是马蹄形的。”随着黄信的介绍,大家看到,这个窑炉位于一个50平方米大的探方内,“它的北边是座金代的窑炉,窑炉原应为馒头形的。”随着他的介绍,贵州文玩,有备而来的爱好者们忙着记录,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现场的一切。

问题专业

“这是我们今年发现的最大的一处窑炉。”随着黄信的引导,大家来到涧磁村另外一处发掘现场,青砖垒起的火膛、长长的通风道等都清晰可见,粗略看窑床直径在10米左右,它的超大容量立刻引发了大家的惊叹。在涧磁村的另一处探方里还发现了一段石头墙,黄信介绍说,像这样的墙壁在窑址里很少见,“这段墙应该是这个窑厂的,这应该是个规模比较大的窑厂,其中包含了我们发现的这几处窑址,这是目前我们一大收获。”

这些还不算当天最震撼的场景,在此次发掘的另外一处“主战场”——北镇村,迄今结构最完整的金代窑炉令考古爱好者流连忘返。窑炉位于北镇村村东的一处山坡下,窑炉呈南北向,不但通风道、火塘、窑床和烟道历历在目,周围的护墙也比较完整。

探访定窑的遗址时,记者发现部分考古爱好者提问积极,而且问题都相当专业。譬如北京四中考古社的一位女同学就对定窑烧制细节胸有成竹,不但了解“金代都是用煤烧吧?宋代早期才用柴的吧?”甚至“支圈”、“匣钵”等术语都能信手拈来。这位女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来定窑前就已看过相关资料,“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希望能深入了解这座有辉煌历史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