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有砖砌排水沟、庭院、水井、灶址、东西大道等与之相联系

国家文物考古部门专家日前对山东省胶州板桥镇遗址进行论证,认为应对这一遗址实施就地保护,青岛市文物部门25日开始对遗址进行沙土回填,保证遗址文物安全越冬。

据介绍,胶州板桥镇遗址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与兰州东路交汇处,房地产公司于今年9月份进行楼房地基建设时发现。日前,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山东省文物专家对这一遗址进行考察论证,认为应对其实施就地保护

经前期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距地表深约3米的宋代文化层发现多组建筑基址,至纯天珠,规模宏大,并有砖砌排水沟、庭院、水井、灶址、东西大道等与之相联系。布局相对完整的北宋时期公共建筑群在山东省尚属首次发现,全国罕见。

此外,有大量铁钱以及北宋时期陶瓷和多种建筑构件等文物出土。经过专家认定,出土陶瓷应为贸易品,且汇聚了当时大江南北不同区域的著名窑系,能够反映当时胶州板桥镇发展繁荣的历史,说明古板桥镇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港口。

专家通过现场遗迹、遗物情况分析和文献考证,推测发现遗址应是北宋板桥镇某官署遗迹。此次考古发现,特别是一些珍贵文物的出土,贵州文玩,对研究胶州古板桥镇辉煌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据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介绍,青岛市文物部门等从25日开始对已发掘遗址部分进行沙土回填,保证文物安全越冬。“对于现在已经暴露的宋代青砖,如果不加以保护,在冬季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就可能酥化甚至变成粉末。”他说。

截至目前,这一遗址共出土10余吨宋代铁钱和大量门类较多的历史遗物以及数以万计的历代瓷片标本;出土残石刻2件、刻字青砖2件,,可复原陶瓷器500余件,其中,带有文字铭记的40余件。

据了解,胶州板桥镇遗址将直接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