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辽代行宫“春捺钵”遗址群首次被发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0 09:03 我要评论( )

日前,吉林省考古工作者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该省西部发现了4处辽代行宫“春捺钵”遗址群,在遗址群附近还采集到大量的古钱币和陶、瓷片等物品,均为辽代、北宋年间制造,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辽 (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两宋时

日前,吉林省考古工作者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该省西部发现了4处辽代行宫春捺钵遗址群,在遗址群附近还采集到大量的古钱币和陶、瓷片等物品,均为辽代、北宋年间制造,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辽 (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北部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辽代虽有首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但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捺钵”是辽代富有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它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

据介绍,“捺钵”是契丹语,汉译为“行营”、“行宫”。辽代契丹族皇帝与中原汉族皇帝不同,他们不是常年居住在京城,而是随季节、气候和水草的变化,四时迁徙,进行“春水”、“夏凉”、“秋山”、“坐冬”等活动。因此,形成了“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的制度。

此次新发现的4处辽代“春捺钵”遗址分别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赞字乡洁字村科铁公路线北的“花敖泡”南侧、让字镇藏字村北侧和正东位置,以及地字村(查干湖西南)附近。乾安县文物管理所在遗址群发现了上千个土台基,最多一处发现土台基500余个,延续范围近4 公里之长。土台基中有圆形、长方形,其中最大的圆形土台基直径长达30米、高约1.5米。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群附近采集到大量的古钱币和陶、瓷片等物品,均为辽代文物。

据史书记载,辽代的“四时捺钵”中的“春捺钵”位于现在的吉林省境内,其他三时“捺钵”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根据这些依据,至纯天珠考古学家初步认定在乾安县发现的这些遗址为辽代皇帝“春捺钵”遗址群。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吉林省白城、松原地区专家组组长傅佳欣介绍说,辽代“捺钵”与国家政事紧密相连,辽代一切国家政事基本都在“捺钵”中进行,至纯天珠,据史料记载,辽代皇帝前后来过吉林“春捺钵”29次。辽代皇帝正月上旬从首都“上京”出发,一路东行,最后来到查干湖西南处(现吉林省乾安县境内)设“春捺钵”,前后历时60余天。他还介绍说,文玩,“春捺钵”的活动以捕鱼猎雁为主,并借渔猎之机,大宴群臣和使节,约见各族首领、接纳贡品,商议国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其中包括行宫壁题5个:观风浙水、雅宜清致、明湖福地、月波云岫、绣壁空青

    其中包括行宫壁题5个:观风浙水、雅宜清致、明湖福地、月波云岫、绣

    2019-02-19 08:00

  • 中国首次发现辽代墓室地面绘有壁画

    中国首次发现辽代墓室地面绘有壁画

    2019-02-19 03:45

  • 河北省涿州市西沙沟村发现辽代梁公墓志

    河北省涿州市西沙沟村发现辽代梁公墓志

    2019-02-18 11:01

  • 内蒙巴林左旗发现国内唯一辽代车辆全景壁画

    内蒙巴林左旗发现国内唯一辽代车辆全景壁画

    2019-02-17 22:2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