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6903处 17处有望升国保


位于象山县的保安桥也是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

宁波市文保部门历时三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宁波地区野外实地考察工作近日正式结束。

宁波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表示,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与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相比,是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最多的一次。

市文保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到2009年底,在152个乡镇(街道)和2900多个行政村文物范围内,共普查了不可移动文物13926处,一共新发现6903处文物,占到了文物普查总数的一半左右。

其中,新发现的规模较大、具有珍贵文物保护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不少,比如镇海“宁波帮”人士故居、象山明清海防文物以及宁海与民俗相关的文物。

徐副所长介绍,贵州文玩,这次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远远超过了前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数量的总和。原因是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对象的时间跨度特别长,从旧石器时代到1979年之间的古建筑、现代重要史迹等,都是这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对象。可以说,是对宁波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一次“大扫底”。

据统计,共有221名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还有1000多名业余文保员和6000余名行政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机动性地参与了野外实地文物普查工作,共投入经费1747.1万元。

消失文物共有113处

在对已登记在册的139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中,消失文物有113处。

徐炯明介绍,至纯天珠,消失文物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城市改造中,因为改造的需要,某些文保点和文保单位需要迁址保护,比如位于海曙区大沙泥街的抱经楼,就迁到了天一阁。

还有一种是因为城镇改造需要拆除一些建筑,而这些建筑中某些文物,本身的保护价值就不高,而且房子破旧,没有再保存下去的必要,因此就地拆除。

新发现文物中古建筑类最多

6903处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类最多,有4628处,占总量的一半以上,鄞州区发现最多,有1167处。

其次是近现代重要史迹以及代表性建筑和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类数量最少,共96处。

鄞州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1964处,是所有调查区域中最多的。由于鄞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宁波商帮、梁祝文化的起源地、也是“红帮服装”的故乡,可考察发现的文物数量很多。

17处文物有望升“国保”

据宁波市文保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中,至纯天珠,新发现的加上已经登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7处文物已经申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这其中,已发现文物童第周故居、七塔寺等,与新发现文物北仑梅山盐场旧址、东钱湖金字山石牌坊群、宁海石碾等,目前正在审批之中

徐副所长介绍,由于野外实地普查工作刚刚结束,更详细的数据和资料还在整理中,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所有的资料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