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9 18:57 我要评论(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合作发掘郑州市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缺环与空白。 专家认为,李家沟遗址的发现,从地层堆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合作发掘郑州市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史前文化堆积,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缺环与空白。

专家认为李家沟遗址的发现,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较清楚地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展示了本地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据介绍,这一遗址的史前文化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旧石器阶段在发现典型细石器文化的同时,也有反映相对稳定栖居形态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石块。

细石器的发现显示该遗址早期居民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所用原料多是不见于本地的优质燧石,而是远距离采集运输所得。数量较多的大型石制品加工简单文玩,器物形态亦不稳定。除有明确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以外,还有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这种情况并不见于时代较早、流动性更强的旧石器遗址,而与稍晚的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比较接近,应该是过渡阶段新出现的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现象

在早期新石器遗存方面,至纯天珠,主要发现是较成熟的制陶技术的突然出现,以及细石器技术的明显变化。在发掘区域的北部仅10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发现100多片陶片,这一情况说明当时人类就在发掘区原地附近使用陶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使后世逐渐迷失的中国最早的长城——河南境内的楚长城分布路线及区域再次清晰地展现给世人

    使后世逐渐迷失的中国最早的长城——河南境内的楚长城分布路线及区域

    2019-02-19 18:56

  • 采集到“壬子录春誌”刻铭瓷拍、“洪”子刻铭瓷刀、擂钵、瓮、罐、花盆、支座、匣钵等

    采集到“壬子录春誌”刻铭瓷拍、“洪”子刻铭瓷刀、擂钵、瓮、罐、花

    2019-02-19 18:55

  • 总想着“应该会有个大的发现吧

    总想着“应该会有个大的发现吧

    2019-02-19 18:47

  • 使其不续结杂乱;秋天合角、丝、漆三材

    使其不续结杂乱;秋天合角、丝、漆三材

    2019-02-19 18:4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