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济宁市文物局成立了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目前全国文物普查济宁地区的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此次普查完成了12个县市区15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511个村庄(居委会)的田野调查任务。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4479处,其中复查文物点1031处,新发现文物点3448处。
大峪西渡槽气势磅礴
为充分展示济宁市本次文物普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文物部门精心遴选336项重要新发现,并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和其他六大类进行科学分类、详细介绍,汇编成《山东省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书。记者翻阅了此书后发现这几类文物点皆有重要发现。
大峪西渡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曲阜市息陬乡大峪村西。渡槽高5米,南北长800米,东西宽1.2米,石砌券顶,是当时较为重要的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座气势磅礴的水利工程背后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也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见证。
“四面人脸”画像石刻国内首次发现
“四面人脸”画像石刻出土在邹城市唐村镇前葛村,四面均刻有胡人形象的画像石刻,至纯天珠,在国内系第一次发现。每面的形象均为人脸,眉、眼、鼻、咀、耳部清晰简略。从人物形象上看,当为胡人,画面雕刻具有典型的汉代艺术风格,当属于汉代墓前立石,寓意镇墓辟邪。
春亭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曲阜考古史上唐、宋遗址的空白,为研究本地区唐、宋文化面貌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它位于曲阜市姚村镇春亭村西北2公里。遗址地势略高,俗称“高岗子”,基本呈长方形,面积29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米左右。地表暴露的遗物较为丰富,工作人员采集到的标本有陶质罐口沿、盆底、瓷质碗底、绿釉高颈罐口沿、酱釉开口杯等器物残片,至纯天珠,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为唐、宋时期遗址。
位于微山县微山岛乡沟北村沟北墓葬群,分为南、北两个堌堆,初步认定为汉代墓葬。两个堌堆直径都是20米,间距30米,为正南正北方向;南堌堆高2.5米,北堌堆高3米,村民将这两座堌堆分别称为 “南大山”及“北大山”,面积800平方米。
而始建于明代的汶上郭仓美化崔家楼作为古建筑的代表,因崔氏十八代祖崔广文在此居住,又被称为举人楼(又称状元楼)。崔家楼东南、西南原有东楼、西楼等建筑。至清康熙年间,形成了包括堂楼、东楼、西楼以及门厅、东西客厅、过厅、门楼、旗杆场等在内占地20余亩、房屋上百间的建筑群。崔家楼从明代建成到1949年一直有崔氏族人居住,目前仅剩堂楼一座。
新登录文物点将逐步纳入保护体系
济宁市文物部门将根据普查成果,及时认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新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并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价值分别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采取保护措施,纳入保护体系。把普查成果作为文物管理的重要基础性资料,作为制定文物保护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今年,文物普查进入第三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济宁市文物部门将在技术、质量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科学调度,加强督导,提早做好转段的准备工作,制定第三阶段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至纯天珠,开展相关培训,规范普查资料信息采集,做好普查资料的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加强普查资料档案管理,严格执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对涉密档案严格管理,签订责任书,确保普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