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澳门本为香山的渔村之一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9 11:03 我要评论( )

工人在造贝一户人家院落里搬运“洞宗三十五世妙果老禅师、畅澜老和尚仝塔” 造贝村村民冯康伟把收集来的石碑交给市博物馆 振威将军墓碑及复制品(右) 近期,珠海前山造贝村村民在村中挖出一批麻石墓碑。珠海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发现其中一块墓碑上刻有“洞宗三


工人在造贝一户人家院落里搬运“洞宗三十五世妙果老禅师、畅澜老和尚仝塔”


造贝村村民冯康伟把收集来的石碑交给市博物馆


振威将军墓碑及复制(右)

近期,珠海前山造贝村村民在村中挖出一批麻石墓碑。珠海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发现其中一块墓碑上刻有“洞宗三十五世妙果老禅师、畅澜老和尚仝塔”的字样,贵州文玩,而妙果、畅澜之名赫然列于《普济禅院西天东士历代祖师菩萨莲座》这份珍贵的谱系中。另一块藏真碑上所刻的“润能老禅师”则是澳门莲峰庙的住持,在莲峰庙《嘉庆二十三年九月告示碑》中有多次记载。初步考证这三位高僧是晚清澳门佛教界重要人物

两块墓碑在珠海发现意义重大。文物专家认为,它们是研究香山宗教史、珠澳关系史、特别是晚清澳门佛教人物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限于相关历史资料的缺乏,要由此了解更多历史上珠海作为“中西文化走廊”一个重要节点的历史事实,则需要进一步的探寻考证。

2010年3月初。珠海前山造贝村的一间矮小,甚至显得有些脏乱的院落里。

村民郭玉祥和何勇辉无意中发现,在一个角落的地面上露出一角麻石,“多事”的老郭和何勇辉用脚蹭了蹭那一角麻石,竟然发现上头有字!“莲峰住持……”身为造贝村第三届董事会董事的老郭仔细辨认着麻石条上的字,轻轻地念叨着。此时,老郭禁不住心里一颤:“这不是一般的麻石条,这上头的字不简单!”

两人立即将此事报告珠海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的工作人员

……

赶到造贝村的文物征集小组吴流芳、全惠明、彭俊美初步认定这块石碑系澳门莲峰庙住持润能老禅师的墓碑!立即拍照报告,随后又沿着相关线索,数日后,工作人员和村民一起又在造贝村一间老屋中发现了曾被用作猪圈围石的另一块墓碑:“洞宗三十五世妙果老禅师、畅澜老和尚仝塔”!

珠海境内首次发现澳门佛教人物墓碑

记者3月26日上午跟随市博物馆张建军馆长一行走进造贝村。在小巷子里穿行了几分钟,至纯天珠,来到那间矮小破旧的小房,“洞宗三十五世妙果老禅师、畅澜老和尚仝塔”墓碑就静静地躺在院子潮湿的角落里。

经工作人员现场测量,这块墓碑总长135厘米,面长107厘米,宽47.5厘米,厚11.5厘米。“从前这户人还拿这条石头围过猪圈,后来当条凳坐,谁也没想到这是个文物!”发现此碑的造贝村相关人员说。

然而,对于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的工作人员而言,这一发现已经让他们欣喜若狂,很快报告给馆长。“我一看同事拍回来的碑刻照片上有‘洞宗’、‘住持’等字眼,就觉得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不得不立即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带人去征集,以免丢失”。张建军说:“经过初步考证,碑刻上的三个人物涉及到澳门三大名刹中的两个,即普济禅院和莲峰庙;润能是莲峰庙的住持,畅澜是普济禅院的住持和中兴人物,德望很高。这是在珠海境内首次发现的澳门佛教界重要人物的墓碑,文玩,的确令人激动,这是研究澳门佛教宗师生平和珠澳文化关系重要的实物资料”。张建军考证得知,两位高僧原墓葬地的土名叫“猪石顶”,即今天珠海可口可乐公司工厂所在地。可惜的是,此墓葬地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遭破坏。张建军介绍,墓碑上提到了洞宗,一些人可能不了解。洞宗是汉传佛教十宗之一禅宗中的五个支派之一。最早由良价禅师(807869年)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 (804901年)在吉水(今江西宜黄县)的曹山传禅,逐渐成为一个宗派,称为曹洞宗,又称洞宗。据学术界研究,澳门本为香山的渔村之一,其宗教信仰与香山一脉相承,汉晋时期就有译经僧在岭南不断活动,唐初岭南被称为“海上法窟”,很多僧人前往印度求法,大都从海路(南岭)出行,生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的惠能就是禅宗六祖和禅学南宗的创始人。张建军说,《香山县志》等文献记载历史上香山地区早就有禅师布教,建有不少佛寺。明清之际社会动荡,很多僧人流寓澳门,释大汕(1633-1705年)就是其一,他是曹洞宗第29代宗师。在他的有力推动下,位于澳门望厦的普济禅院(又称观音堂)成了南禅洞宗的寺院至今普济禅院的祖堂中把大汕奉为开山和尚。自此之后,不少广东洞宗名僧莅临普济禅院弘法,担任住持,传灯不绝,大大地促进了洞宗在澳门的发展。


造贝村民捐碑的同时也捐了两块鲍氏墓志砖。

“莲峰住持润能老禅师藏真”碑刻

近日在造贝村发现的“莲峰住持润能老禅师藏真”碑刻,已征集到博物馆中收藏,并公开免费展出。

记者3月27日在珠海市博物馆内看到了这块珍贵的碑刻。此碑保存完好,碑文略有漫漶,但字体端正清秀。墓碑质料为普通麻石,制作粗糙,也未见任何衬砌。专家认为,由此可见润能的丧葬较为简朴。这从另一方面也可管窥当时莲峰庙经济衰微、生活清苦的基本状况。据考证,润能老禅师当时的确就在莲峰庙,而且掌管着莲峰庙的事务。

“住持又称方丈,意思是久住护持佛法之意,实际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主持者或长老,又称寺主或院主。”张建军介绍,著名澳门史研究专家谭世宝先生公布过莲峰庙仁寿殿上的《嘉庆二十三年九月告示碑》碑文,其中多次提到了润能和他的身份,弥足珍贵。碑文显示润能当时是莲峰庙的住持,负有主持庙务的重要职责,当时莲峰庙艰难穷苦,政府官员曾多次设法接济。

莲峰庙与珠海之间的距离很近,是澳门三大古刹之一,据说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代经过多次重修,更名为莲峰庙。张建军对文化周刊记者说:“虽然不少珠海市民都去莲峰庙参观过,但也许并不了解其在近代史上的政治地位,该庙早在嘉庆时期就已经成为粤中大宪巡阅澳门的住所和处理公务的场所,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庙宇。”原来,当时清政府在澳门没有较像样的衙门,官员们去澳门处理事务时便要考虑驻节何地,他们一般都不愿意让澳葡政府或华人富商接待,以体现清正廉洁,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住在庙宇内。由于莲峰庙地理位置较好,就被清政府作为赴澳公干中方官员的驻节公所,在其修缮方面也多有照顾。“庙中的天妃殿前有方亭一座,这就是当时官吏办案的临时公堂。”据张建军介绍:道光十六年(1836年)九月,钦差大臣林则徐与总督邓廷祯亲临澳门视察,就在莲峰庙中接见葡澳官员,并深入澳门,禁止鸦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庙前建有林则徐全身石像和林则徐纪念馆。张建军说,“建议市民赴澳门游览时,可前往观赏,看看那块著名的《嘉庆二十三年九月告示碑》,找找关于润能的多次记载,再参观一下珠海市博物馆展出的润能藏真碑,足以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真实,体味珠澳文化的密切关系和多样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园的内城西北部勘探发现了一处长方形的十进式院落的庞大建筑群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园的内城西北部勘探发现了一处长方形的十进式

    2019-02-05 14:16

  • 用砖考究可以看出这里以前属于等级较高的官府或衙署建筑

    用砖考究可以看出这里以前属于等级较高的官府或衙署建筑

    2019-01-26 02:53

  • 温州瑞安山前山遗址考古发掘顺利结束

    温州瑞安山前山遗址考古发掘顺利结束

    2019-01-20 21:58

  •  可见院落设计之初即选址高处、 俯视城内

    可见院落设计之初即选址高处、 俯视城内

    2019-01-17 17:3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