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鼻子的文臣石雕
从2007年以来,在鄞州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宕,连续发现了石虎、龟趺和文臣石雕各一座,武将石雕一对,总共5座有残缺的毛坯石雕。
文保专家最近考证,这些毛坯石雕与东钱湖南宋石刻群有密切的关联,应该是东钱湖南宋梅园石雕的“试验品”。
发现地点就在东钱湖南宋石刻群产地边上
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谢国旗介绍,从唐代开始,毛家宕就是采石场,直到解放初期才被废弃。2007年,工人在山里清理宕渣时,发现了石虎、龟趺和北边不远处的文臣石雕,2008年,又发现了一对武将石雕。
被发现的石雕都属于未完成的毛胚石雕,都有残缺。在这些石雕东边4公里处,贵州文玩,就是东钱湖南宋石刻群的出产地——鄞江镇梅山村。
毛家宕石雕
可能完成于北宋晚期
谢国旗认为:毛家宕石雕出产年代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
他的论据之一是,毛家宕石雕风格受唐代雕刻影响较大。
尤其是较高的武将石雕,脸如满月、鼻梁坚挺,从侧面成佛像状,至纯天珠,很明显受唐代雕刻影响,而与南宋石刻的雕刻风格有明显的区别。就此推断,这些石雕年代比东钱湖南宋石刻更早,有可能是北宋晚期。
他的第二个论据是:毛胚石雕像武将头戴虎头战盔,而东钱湖南宋武将头盔均为红缨装饰。
石雕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这五座毛家宕石雕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这些毛胚石雕的材质是小溪石,适合造桥造路,材质较硬,石头材质并不适合雕刻石像。”谢国旗说。
谢国旗推断,当时的匠人们在毛家宕采集石头雕刻,发现小溪石雕到一半,石块便开始大块脱落,不适合精雕细琢,然后他们继续寻找,找到了梅园石。
相比于小溪石,梅园石是火山灰形成的纯净凝灰岩石,质地细腻,很适合用作精细的雕刻。
杨古城有不同意见:
毛坯石雕为南宋作品
毛家宕毛坯石雕成于北宋?宁波南宋石刻最早发现者及研究者杨古城先生有不同意见。
他表示,毛家宕毛坯石雕不可能为北宋时候的作品,肯定是南宋时期的。
“据史料记载,宁波在北宋时期,并没有人当过大官,而虎头战盔,三品以上的官才有资格戴。”杨古城说。
杨古城分析,是南宋时的工匠刚开始用小溪石雕刻石像时,雕刻了前朝北宋武官的样子,而在之后的梅园石雕中,头戴虎头战盔的武官,就再也没出现过。
不过,杨古城也认为:“南宋的工匠们正是因为使用小溪石雕刻失败后,才找到了梅园石,雕出了巧夺天工的梅园石雕。”杨古城表示,文玩,没有这些“试验品”的铺垫,或许当时的匠人们就无法练就如此高超的雕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