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村民秧前林介绍说:“这些城墙比我年纪还老。”
四周掩体上还开有窗口和射口。
古城堡位置图。
是祖先修砌用来抵御外族侵犯的城墙?还是用来防范匪患的遗迹?居住在湖南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家庭村的村民,对于村后山顶上那些掩隐在灌木丛中的青石建筑,一直不能确切知道它的用途!日前,湖南发现之旅专家团来到这里,经过现场勘认和调查,确认这些斑驳的青石建筑,是一处呈体系的抗战遗迹。
南门因嫁妆难以通过拆毁
下午3时,春雨绵绵!经过近两个小时泥泞山路爬行,终于爬上了位于家庭村村后山顶。
在灌木和荒草丛中,一座用青石磊成的瞭望所印入眼帘。瞭望所依山而建,虽然已破败,但四周掩体结构非常完整,掩体上开有窗口和射口。站在嘹望所上看去,对面就是被称为“公路奇观”的矮寨坡公路段,而整个瞭望所正处于村西位置,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这些城墙比我年纪还老。”家庭村67岁村民秧前林介绍说,从他懂事起,这些青石建的城墙和房子就有了,当时城墙沿着山头而建,共有四个门,这里是西门,贵州文玩,而听老人们说,这是国民党建的。小时候他和伙伴们还上来玩过,当时可以看到西门这里的两堵石墙中间有栋两层楼的房子,后来在文革期间被破话了。最为可惜的是,南边的城门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在,,“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嫁女,嫁妆的一个柜太大,进不了城门,只好把城门拆了。”
73 岁的村民秧顺坤补充了秧前林的说法。秧顺坤介绍说,他曾听94岁的父亲讲过,该村城墙城门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末,工程由时任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派出的一名军官负责,矮寨镇的岩科、洽比等村负责修建东门。矮寨镇补沙、寨阳乡补点等村负责修建南门,矮寨镇矮寨村、德夯村等村负责修建西门,矮寨镇家庭村、中黄村等村负责修建北门。
抗战遗迹彰显民族精神
“这是一座抗日时期建的抗战遗迹。”
文物专家介绍说,抗日战争时,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陪都”重庆,派部队、调集民工修建湘川公路,其中矮寨路段于1937年竣工。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被称为“公路奇观”,而这一奇观正好就在家庭村对面的矮寨坡上。 1938年,为保护湘川公路矮寨坡段,时任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派遣陈易谋负责在此修筑防御工事,陈在矮寨坡对面家庭村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并沿家庭村四周修建城墙。
目前,家庭村境内共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四段青石城墙、一个敌台(射碉)等遗迹,均建在地势险要处,易守难攻,应为军事防御设施。从南门城墙来看,其平铺砌法与苗疆边墙的竖铺砌法明显不同,内墙垛子为连体式,发生战争时,不易将肢体暴露于墙外,说明当时的武器威力较大,而明清和之前武器的射伤威力不大,所以判定此城墙应为晚期城墙。家庭村的西门城墙和敌台刚好与矮寨公路遥相对望,家庭村的城墙城门遗迹应与湘川公路修建的历史背景相关,依此可确认为是抗战遗址。
湖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副主任吴顺东表示,家庭村的这些遗迹结构保存完整,十分难得,这些抗战遗迹彰显了民族精神,是目前为止湘西自治州内发现仅次后于矮寨公路的第二处抗战遗迹,也是全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证据,至纯天珠, “应当妥善保存,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