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下南乡文化站工作人员谭达道告诉记者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9 06:00 我要评论( )

在毛南族聚居地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毛南族祖先“陵园”的凤腾山古墓群地处偏僻、无专人管理,频遭盗挖,文物保护举步维艰。 承载历史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很少的民族,总数7万多人,其中6万多人落户环江县,集中居住在下南乡。 凤腾山古墓群位于下南乡

在毛南族聚居地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毛南族祖先“陵园”的凤腾山古墓群地处偏僻、无专人管理,频遭盗挖,文物保护举步维艰。

承载历史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很少的民族,总数7万多人,其中6万多人落户环江县,集中居住在下南乡。

凤腾山古墓群位于下南乡堂八村西北部凤腾山东南面斜坡,距离堂八村委大约2公里。古墓群从山脚排向山顶,南北宽大约 100米、东西长大约200米,分布着大小古墓近千座。

古墓砌筑成圆形方形,有单体,贵州文玩也有连体。墓前大都有墓碑和护碑石,呈牌坊式门楼。碑顶石刻造型各异,雕饰立体图案,工艺细巧精美。

下南乡文化站工作人员谭达道告诉记者,这是迄今毛南族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墓群,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毛南族谭氏始祖谭三孝的安葬地。

碑文的墓大多是清代砌筑,古墓群 2000年列入广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环江县文物管理所管理员韦振甲告诉记者,对只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民族文字的毛南族而言,凤腾山古墓群保存清代不同时期的墓志铭、墓制结构、石雕艺术,显现历史变迁,对研究毛南族历史和文化艺术极有价值。

频遭盗挖

凤腾山古墓群距环江县城75公里,距最近的自然屯超过2公里,地处野外,远离村庄,分布面积大。

由于欠缺保护措施、文物单位未设保护机构和专职看护,自然和人为因素致使古墓葬不同程度地损坏。而盗挖,则对墓群构成最大隐患。

记者看到,一座古墓修砌得方方正正,但古墓上方明显是新填泥土,墓地旁可见取土回填留下的痕迹。部分古墓有精美石刻,石雕构件已被不法分子敲掉、盗走

谭达道说,古墓群已遭盗挖10多次,多座古墓不同程度损毁,不少墓葬遭破坏性盗挖,一些墓葬遭反复盗挖。

这是毛南族文化一大损失,韦振甲说,人员和经费短缺是形成现状的主要原因。环江县文物所现有2名工作人员,下南乡文化站有2名工作人员,日常没有精力巡查和看护地处偏远的文物。古墓群依托所在村委义务看管,“群众积极性不高”。

“古墓被盗,我们一般都会报警,”当地一位文物工作者说,“但这类案件基本上没被侦破过”。

亟待保护

采访中,多名基层文物管理人员建议,应从设置专项保护经费、培训基层文物工作者入手,采取多方面措施,建立农村基层文物保护长效机制,避免凤腾山古墓群等文物遭到破坏。

对地处偏远的文物,这些管理人员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激励制度,依托所在乡镇文化站或村委专人巡护。

韦振甲说,环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多余资金专项用于文物保护;古墓地处荒郊野外,交通不便,没有专职人员看守。

另外,记者了解到,基层文物工作者现阶段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的机会较少,难以获得与保护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针对人员素质和能力现状,基层文物管理人员希望由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组织,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以提升文物保护整体水平。

文玩至纯天珠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千年皇陵变累累荒冢 河南赵匡胤墓无人问津

    千年皇陵变累累荒冢 河南赵匡胤墓无人问津

    2019-02-19 02:23

  • “去年我们只回收了6万多块

    “去年我们只回收了6万多块

    2019-02-18 22:42

  •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提供的照片显示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提供的照片显示

    2019-02-17 14:47

  • 大明山风景管理区正在与村委联系

    大明山风景管理区正在与村委联系

    2019-02-17 07:01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