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石柱可能是纤夫系缆桩 庙前灯柱说有漏洞

4月28日,晚报对扬州出土一对道光年间的石柱航标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市水利专家随后联合文物专家到茱萸湾公园考察,认为两根石柱可能庙前灯柱。而80岁的大运河研究专家、主编过《京杭运河志(苏北段)》的老专家徐从法,根据经验并找出史料证明,这一对石柱不是运河航标,也不是庙前灯柱,而是纤夫系缆的“救命桩”。这同样证明着古运河扬州段的繁华,对扬州大运河申遗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邵伯“天灯”为古航标

航标是指引船舶航行的。据徐从法介绍,今天的茱萸湾公园北、槐泗河口至邵伯船闸、邵伯湖中有多处起到航标作用的灯塔,主要因为其航道一侧有湖滩,达不到二级航道水深4米的标准,故而设立航标。现在的茱萸湾风景区内最北端的近代建造的石塔,也是一座灯塔,此为“横流航标”,是告诉船舶驾驶人员,前面有横向流速,请注意航行安全的航行标志。

徐从法告诉记者,古代航行标志没有现代科学,一般以一些标志物作为航标。如扬州南门宝塔即为航标,船民见到宝塔就知道快到扬州了。湖河交汇入口处有的也有航标了,解放前邵伯湖南北进口的瓦窑铺(设于入口处的观音堂)、邵伯六闸,以及湖中的普济墩均立高竿,上挂油灯,时名“天灯”,即为古代的航标,由庙宇和慈善机构设置,邵伯镇并有天灯竿的地名。“不过现在的邵伯看不到 ‘天灯’了,现在有更先进的运河航标。”徐从法说。

助航设施可由慈善机构设置

茱萸湾景区出土的一对石柱每根长达3.2米,分三段造型:最上方和最下方均为方形,中间为圆形;形状较为规则,两面均刻有楷体字。因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石柱上有的字迹已十分模糊,甚至难以辨认。后经市文物专家拓片辨认,第一根石柱上写的是“凤阳府怀远县荆山饼商公助龙王庙僧广聚叩募道光六年七月吉立 (1826年)”;第二根石柱上写的是:“刁隐川堂助道光四年八月吉立”。

徐从法认为,无论何种说法,这对石柱首先肯定属于 “助航设施”,对运河航运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无论在什么年代,“助航设施”均可由慈善机构设置,不能说“政府投入巨资有航道”而就排除了慈善机构捐建助航设施。

据徐从法介绍,以上论断主要根据他数年前从扬州古籍书店淘到得一本手抄本《扬州水利图

说》和他20余年的研究运河经历,其间有10年的时间他还负责管理一些运河航标的工作。在他主编的《京杭运河志(苏北段)》里,详细记载了关于运河航标的知识,包括早期的“岸标”与“浮标”。

史料证明是系缆“救命桩”

徐从法称,茱萸湾景区出土的两根石柱,文玩,中间圆形以下均为埋入土中部分,露出地面的不足二分之一,竖立起来坚固可靠。“我认为此石柱为系缆柱,而不是航标,也不是“庙前灯柱”,中间圆形石系缆的,上端镂空可置灯,专门为纤夫照明,我这有史料可作为佐证。”

徐从法所说的“史料”就是民国时期江都人胡滋甫所著的《扬州水利图说》,其中一篇《瓦窑铺至湾头纤道》的文章,对于茱萸湾出土的类似石柱有较详细的记载,记者在这篇文章中看到,至纯天珠,茱萸湾这一段航道“横旋怒涛,形同鼎沸,声出数里,闻之惊骇。”接着又说,“沿堤(应为纤道)间立石柱,以备系缆。又于石柱上端,凿穿方洞,内置油灯,以备夜航。”

对“以备系缆”的理解,徐从法认为,由于此处水流太急,众人拉纤时,万一不敌急流,可以将纤绳绕于石柱之上的圆形部位,能救一时之急。此石柱在《扬州水利图说》中亦被称为 “救命桩”:“由瓦窑铺北淮子河口起至湾头修理完整,加添救命桩……”

“这两根救命桩又叫纤道柱,在茱萸湾处的运河出现横向支流,较为湍急。纤夫沿堤拉纤时,容易出现航运事故,所以由庙宇者慈善机构捐建救命桩,文玩,深埋石柱,以备系缆。因为这种石柱是救急所用,且系缆部分为圆形,所以没有出现缆痕。”徐从法分析说。

关于高邮“耿庙石柱”,徐从法也有自己的看法,“耿庙石柱高仅三米,也不起引导高邮湖船舶航行的作用,高邮的唐塔是高邮湖中的航标,设于江湖的导航标志较高,高灯方能远照。如扬州六圩灯塔高度为66.9米。耿庙石柱有多道纤绳摩擦出来的痕迹,如是航标又作何解释,只能证明其是助航设施,一般设在航道弯道处。江南运河的嘉兴三塔湾因是对折弯,曾设石柱3根,呈倒品字形。

“庙前灯柱”之说存在漏洞

关于“市水利专家和文物专家认为的两根石柱可能是庙前灯柱”的说法,徐从法认为此说法有误,“我也见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寺庙,从来没见过哪个大庙宇门前有灯柱的。”徐从法据自身经验说,“反而根据记载,一些庙宇确实有捐建助航设施的考证。”

据其介绍,庙前灯柱之说存在很多漏洞,“假如寺庙真的建有庙前灯柱,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设置两根灯柱。据茱萸湾施工工作人员介绍,此石柱并非两根,现在仅出土两根而已,哪有寺庙在门前设置那么多灯柱的呢。”徐从法提出质疑。

徐从法认为,根据他的经验和手上掌握的史料证明,茱萸湾出土的这两根道光年间的石柱不是运河航标,也不是庙前灯柱,而是纤夫系缆的“救命桩”,而这同样证明着古运河扬州段的繁华,对扬州大运河申遗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是什么?啥作用?还待考证

考古部门表示,这两根道光年间的石柱,引起这么多热心市民的关注,可见大家都在关注孕育着古城扬州成长与发展的大运河,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在加强。同时,扬州文物专家顾风也认为,石柱的发现,对大运河申遗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当时起什么作用,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进一步考证才能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