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这座东西走向的古老山脉北麓,是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秦岭与渭水之间的地方,虽被称作平原,可也并不是一平如砥,而是高低不平,从秦岭山麓往北到渭水南岸,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之势,其中较为高平的地方便是塬。我们所生活的关中平原,即渭河谷底,与南边的秦岭山脉、北边的北山之间形成断裂,渭河谷地下沉。长期以来,来自西北的沙尘堆积于此,同时,渭河携带的泥沙冲淤其中,再加上河水的侵蚀,便形成了众多地势较为高昂,而上边比较平坦的黄土台塬,我们俗称为原(为了表述方便,以下皆称“塬”为“原”)。
“十三王朝龙脉风景线”示意图。 未央区文物局供图
这些原分布在关中平原渭水两侧,各条河流之间。在西安附近,原也不少,比如龙首原、铜人原、乐游原、凤栖原、鸿固原、少陵原、白鹿原、神禾原、细柳原。原的广袤各有不同,却都很早就成了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它们很早就被人们所利用,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军事重地、宗教圣地,或者是游乐圣地,在关中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安地理》从本期开始,将开设“西安探原”系列,与您一起环览西安的黄土原。
龙首原名气不小,然而它究竟为何在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它在历史时期有过什么重要意义?现在的龙首原又是什么样子呢?
曾被称作“山”
龙首原是一个广为西安人熟知的地名,一提起它,人们很自然地会把”龙首”的称谓和西安曾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联系起来,用民间的话说:西安就是一块蕴藏真龙天子的宝地,而龙首原的名称则正好暗合了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那么,龙首原之名究竟从何而来?
历史上由于秦岭的造山运动、来自西北的风力沉积作用,和渭水的不断移动与冲刷,西安北部逐渐形成一块黄土台原——龙首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记载,秦时,有条黑龙从南山来到渭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原就是由这条龙所变,并由此得名。
唐代以前,龙首原一直被称为“龙首山”,能被称为“山”,可见其高大。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士光教授说,被称为 “山”的龙首原,实际上就是黄土台原,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土石山、黄土原这样的地理概念,人们看到高耸的地方,便很自然地称其为山,而龙首原这座“山”顶上其实很平坦。
汉代人描述龙首山长六十余里,东北临渭水,西南到樊川,东北部最高,有二十丈,最低的西南部高五六丈,远远高出汉长安城,,可见,当时以山来形容龙首原当不为过。到了隋代,隋文帝杨坚移建长安城时所颁发的诏书里,也说到“龙首山川原秀丽”,可见龙首山当时还是座郁郁葱葱的山。唐代的地理书籍中,仍然称其为龙首山,不过在当时的民间,“龙首原”的名称已经逐渐普遍开了。
如今就在我们脚下
古人自有古人的地理概念,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地理坐标,龙首原究竟在哪里呢?在西安市的北边,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座高出的原吗?
在一处临近汉长安城的办公室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博士,西安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莲湖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文波先生,为我们大致勾勒出了龙首原的范围。龙首原东临浐河;西边应当延伸到西三环、六村堡直至三桥一带,再向西南的阿房宫遗址也在龙首原的范围内。
历史上龙首原北临渭水,“然而,由于渭河在流经西安这一段时,河道不断地向北偏移,而两千多年前的渭河河道,则应紧邻今天汉长安城遗址的北缘。”姚文波的博士学位论文便是以关中的“原”为研究课题,然而说起龙首原,他还是很谨慎,“学界目前对于龙首原的研究不多,作为渭河南岸的一座小原,几乎没有人专门对它进行研究。”若此,则龙首原的北界,应该不是现在的渭水,而应是汉代的渭水,则应在现汉长安城遗址偏北处。
说到龙首原的南界,便有些模糊了。根据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布设,汉长安城的主体位于龙首原的北坡,未央宫等主要宫殿区就修建在全城地势最高的龙首原上。与汉长安城相仿的是,隋唐长安城的主要宫殿大明宫也建于长安的制高点龙首原上,处在大明宫以南的隋、唐长安城主体城区,则依着龙首原的南坡。所以,龙首原的南边大致到今西安市城区,也或者更向南。而未央宫、大明宫所在的一线则正是龙首原的制高点。
了解了龙首原的大致范围,我们惊异地发现,历史上曾经被称作山的龙首原,其实已经在我们脚下了,而我们生活在其上,竟然丝毫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
真龙天子独占“龙首”
龙首原在一些文献的记载中,其走向宛若一条蜿蜒而卧的巨龙,头探渭水,东临浐、灞,尾摆潏、沣,龙头高昂,众水襟绕。在历史上,龙首原似乎总是与真龙天子密不可分。西安市未央区文物局局长张广琦先生说:“龙首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环境,吸引了一代代‘真龙天子’在此独占‘龙脉’。历史时期的许多重要宫殿,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都建在这里,先后有五十多位天子雄踞‘龙首’。”
因为原面完整、地势高大、景色秀丽,龙首原成为修建皇宫的好地方,自古就备受统治者的重视。中国历史上的秦、西汉、隋、唐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朝代,都将宫殿建造在龙首原上。秦都咸阳的主体部分虽不在龙首原上,但先后依托龙首原营建了章台宫、兴乐宫、甘泉宫、阿房宫等重要的宫殿。
到了汉代,长安城被建造在渭河以南的龙首原北麓。汉长安城以秦代建造在龙首原上的宫殿建筑为基础扩建而成,北濒渭水,南依龙首山,处在汉城的南端的未央宫则地据龙首山之上,称为汉长安城的制高点。自汉代以后,又有十个王朝先后以汉长安城为都,前后使用时间近800年。
隋开皇二年(582),隋文帝杨坚令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督造新都城。宇文恺经过一番细致的考查,最终将新都的建造地点,锁定在汉长安城北部的高地——龙首原。整个城市的设计突破了固有城市建设思想的束缚,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结合龙首原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变化,使建筑高低错落,参差有序,独具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