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基础柱石”有二十多个
工作人员正在测量柱础石
昨日,柞水县文物部门在该县营盘镇发现了一处唐代寺庙群遗址,当地文物部门初步判断后认为可能是一处规模较大的皇家寺庙。目前,该县文物部门正在研究保护方案。
近日,柞水县营盘镇村民向记者反映,贵州文玩,文玩,称营盘镇境内一处田地里有很多像是古庙建筑的遗物,还有一些残破的瓦片等。据其介绍,他是日前回老家夏收时无意中发现的。“附近大约有十余亩地都有这些看上去年代久远的瓦片,可能是文物,希望有关部门能来现场查看”。
对此,记者向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了反映。昨日,柞水县文管会工作人员李晓宏随记者赶到了营盘镇。在村民所说的现场记者看到,村民所说的遗址地势宽阔、平坦。“是个典型的二级山势,适于建庙和居住。”李晓宏说。
随后,记者与李晓宏又在村民的玉米地里发现了很多瓦片。玉米地旁不远处,四块上圆下方的石头引起了李晓宏的注意。“这是柱础石。”李晓宏肯定地说。经过现场测量,,柱础石呈三层,最大的一块直径为1.2米。据李晓宏讲,柱础石主要用作建筑物立柱的底座,像这么大的柱础石十分少见,而且能说明当时寺庙的规模是非常宏大的。经过查看研究,李晓宏告诉记者,根据现场的情况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座唐代的皇家寺庙,而且规模较大。当日,一共测量发现了25块大型的柱础石以及部分彩色的瓦片和刻有鳞片花纹的瓦片。
采访中,一名年长的村民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说古庙建于唐代,曾经有大小庙宇共72座,香客不断,后来不知道因何被拆除了。
发稿前,柞水县文管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将初步勘察的情况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县上正在研究保护方案,采取措施进一步进行保护。
相关:
昨日,记者随同柞水县文管办的工作人员来到安沟村五组窑湾口。记者随着工作人员看到,古庙遗址区域内有多处建筑基址,虽然目前庙址上已被村民种上了庄稼,但是散落在田地里“基础柱石”仍然在此。文管办工作人员将散落在田间的“基础柱石”经过测量后,发现其中最大的柱石直径1.2米、厚度0.8米,上半部分为圆柱体,下半部分为规则的四方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大柱石的直径比西安大明宫遗址发现的柱石还要大,“基础柱石”主要用作建筑物立柱的底座。记者和工作人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在遗址周围的田间、小河等地方发现大大小小的“基础柱石”共20多个,还有一些庙宇建筑的瓦片,部分瓦片上还清晰可见龙身上的鳞甲样子,以及类似虎头的图案等。
据工作人员介绍,“基础柱石”主要用作建筑物立柱的底座,此次发现的基础柱石属于国家三级文物。这座唐代寺庙群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秦岭南麓及汉江流域佛教文化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