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翘角尽显古朴魅力
据民间记载,在明朝,蓝田原是河滩上一永兴场。到明末清初,文玩,当地人何玉川倡导在场下河滩上建坝与永兴场连成一片,逐步形成集镇,命名玉川镇。当时镇内遍地良田,盛产稻米,镇周围遍种玉兰(学名萼兰,一种蓝色染料)。集镇形成后,染房兴起,蓝色染水流入与玉兰相映衬,大片田地皆呈蓝色,因此取名蓝田。又因蓝田场在冲击河地的中心,,至纯天珠,故习惯又称蓝田坝。
作为由古码头发展而来的蓝田旧城,早在两三百年前,就已是泸州地区首屈一指的城乡集镇,区内古老的码头,源源不断地将各地的货物进行批发或中转,“击鼓官舫停,牵缆古船集。”这正是当年蓝田最生动的写照。
日前,记者来到蓝田老街上,看到整个老街绝大多数都以砖木结构、土木结构为主的老建筑,在历经岁月洗礼后,沧桑古朴尽现。其中一处名为“机神祠”又名东岳庙的建筑尤为引人瞩目,雕梁画栋,风格独特。
“机神祠”古老建筑藏身于蓝田古镇的林林屋宇中
机神祠位于蓝田镇力行路19号,现在称为农场巷。占地好几亩,有戏楼、钟楼和鼓楼,有院坝、大殿和后殿。戏楼、鼓楼和大殿的木柱雕窗上的雕刻显示出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机神祠正殿的梁柱上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等字,大殿右侧室飞天翘角墙与屋脊上的佛像栩栩如生。 大殿通往后殿墙壁上有一道古老石拱门,巷内虽然光线昏暗,但仔细辨认,“机神祠”三字仍依稀可见。字墙不但见证了它最初的历史,也证明了最初庙名叫“机神祠”。据文史专家介绍,东岳庙是中国正一派道观,主祀东岳大帝黄飞虎。“机神祠”是东岳庙的别名。东岳庙大众化,而“机神祠”则寡闻也。有可能在定制砖时,同时有“东岳庙”的客户,为了取砖不产生混淆,于是另取名为“机神祠”。所谓“机神”应是随机应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在中国考古学上还未见 “机神祠”,泸州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庙宇史上的空白。
“机神祠”内供奉的神位
蓝田坝方园1-2平方公里地盘上庙宇林立,到解放前还有东岳庙、玉皇观、云台观、大佛寺、一回寺、二回寺、三回寺、四回寺、文昌宫、禹王宫、青龙庙共11座庙观。发现东岳庙最初名称的是63岁的老蓝田人张信锋先生。据他介绍,机神祠来历是陕西人在泸州经商发了财,在城内西门修了个陕西会馆;20世纪八十年代拆除后变成了现在的警察学院的警苑宾馆;同时又在蓝田镇今日力行路19号位置修了“机神祠”,后来改名东岳庙。机神祠是蓝田坝闹市区保留至今的唯一庙子。
古老的“机神祠”精美的木雕檐栏
精美雕花门栏尽现当时木工高超技艺
“机神祠”一角
屋檐上的精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