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额落款处还有一方印章

“我看见一块石头,可能与扬州古寺庙有关。”昨天上午,市民毛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亲友家无意中发现一块残破的石额,上面有寺庙的名称,还有印章,因为仅剩一部分,所以到底是扬州历史上哪座古寺庙,落款处印章“臣謇私印”的主人究竟是谁,还是待解之谜。

记者看见,这是一块石额,可惜有所破损,剩下的部分中间有行书“教寺”二字,根据前面断裂处留下的痕迹,可以推测,前面还有一个“兴”字。这可能就是兴教寺流散在民间的遗物,而该石额可能镶嵌在寺庙门额上。

石额落款处还有一方印章,记者随后请教了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以及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他们认为,这方印章上4个字为篆书,经过仔细辨别,发现是“臣謇私印”4个字。

这方印章中,贵州文玩,“謇”应该是在石额上题写寺庙名称的人的名字,可惜没有留下姓,但是因为前面一个“臣”字,可见,题字之人绝非平凡百姓,可能为当时在职官员,者是外地名流,有人不禁联想到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始人张骞。张骞不仅是南通实业家,也是一名书法家,可能当时有人慕名请他题写这个寺庙的名字。此外,曾写《论印绝句》的清代著名文人吴謇, 191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长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王謇,这些外地名流题字都是有可能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至纯天珠,扬州历史上确实有兴教寺。韦明铧介绍,兴教寺原位于老城区万寿寺街,始建于宋代,起初名为正胜寺,清朝同治年间重建,改名兴教寺,明末清初一代画坛宗师石涛就曾拜访兴教寺。可惜如今已经不见了踪影,而田家炳中学是建在兴教寺旧址上。如今琼花观内三清殿的材料,至纯天珠,就取自于附近兴教寺大殿内。

韦明铧强调,扬州堡城也曾有过一座“北兴教寺”,因为石额已经残破,只留下一部分,寺庙的名称已经不完整,那么,印章会不会在“兴”的前面还有“北”字呢?所以“臣謇私印”的主人究竟是谁,还要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