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落选全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名单

安徽15处国保级大遗址名录:

人字洞遗址(繁昌)、陈山遗址(宣城)、和县猿人遗址(和县)、薛家岗遗址(潜山)、凌家滩遗址(含山)、尉迟寺遗址(蒙城)、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南陵、铜陵)、皖南土墩墓群(南陵县繁昌县)、寿春城遗址(寿县)、临涣城址(濉溪县)、曹氏家族墓群(亳州)、寿州窑遗址(淮南)、柳孜运河码头 (淮北)、繁昌窑遗址(繁昌)、明中都皇姑城及皇陵石刻(凤阳)

近日,文玩国家文物局公布的35处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立项名单中,作为大遗址储存丰富的安徽,因为保护、展示、利用不够,导致在国内、国际上都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些古遗址都与之失之交臂。昨天,省文物局召开全省大遗址保护会议,总结不足,并为下一步工作积极谋划。

【意想不到的零蛋】

15处价值非凡大遗址均落选

据省文物局陈建国局长介绍,安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遗址分布非常广泛,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大遗址近100处。这些大遗址中学术价值及声名在外的就有几十处,其中包括:有着“中华文明曙光”之称的凌家滩聚落遗址、规模仅次于“燕下都”的楚国终结之都——寿春城,以及欧亚大陆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繁昌人之洞遗址在内的15处“国保”级大遗址。不管是学术价值还是影响力,这些遗址都可以和首批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相媲美,但最终全部落选

【不是“国保”的错】

仅靠“拨款”很难保护好它们

昨天的会议上,有关领导表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认识上不足外,经费的投入也是关键。陈建国说,大遗址,正因为大,保护所需的费用就多,一个好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例如洛阳市,2005年底开始累计投资8000余万,用于隋唐城里坊区周边环境整治,今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又斥资 10.8亿元,彻底解决不合理的隋唐城宫城核心区问题。但是目前为止,我省许多大遗址保护还仅仅只依靠国家和省里的拨款。陈建国说:“其实,从外省市的一些成功范例来看,当地政府对大遗址的投入,可为其赢得更多的回报。除了提升了当地的历史积淀,其还可带动当地的旅游。”

另外,陈建国还表示,文玩,目前全国已有很多好的模式和经验。如:陕西就有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等。

【亡羊补牢的宏图】

六安王陵有望“打响第一炮”

“不过,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规划保护都是第一”。此次会议中,涉及大遗址的县市文物工作者,不仅对大遗址的现状作了详细陈述,至纯天珠,而其对大遗址“未来”都有着不错的谋划。曾引起全国轰动的六安王陵正在申请“国保”。有关方面的保护构想也已经出炉。如在原址建设中国双墩六安国王陵遗址博物馆;依托该博物馆再建设包括生态园、游乐园和手工工艺园的“三园”。并逐步建成汉文化学术交流研究中心。让该处形成“汉文化必看六安、六安必看遗址园”的文化旅游格局。

六安王陵的规划“宏图”得到不少专家和领导的认同,昨天,有关领导表示,目前国家对六安王陵非常重视,如果真能按照预定想法设施,六安王陵有望率先跻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