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建筑工地挖出一只古代大船,几天来,该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
闻讯前来勘查的考古专家称,这是在北方首次发现这么大、保存这么完整的大木船。
新闻现场
挖基坑挖出古代大木船
挖出古船的现场位于滑县城关镇寺庄村西南角的一处建筑工地基坑内。“本来基坑已经挖好,细心的技术人员发现船体走向上面的土层与其他部分相比比较黑,像淤泥,担心土质不均匀会导致日后的建筑沉降不均匀,就让挖掘机过来再挖开看看。结果两铲下去就挖出了一段比较长而且面比较规整的木板来。”说起发现大船的经过,开挖掘机的司机吴国鑫很激动。
现场可以看到,贵州文玩,大船船身横跨基坑的南北两侧,在基坑的东北方向露出了一个约10平方米大小的船甲板。由于船体的南北两头(即船头船尾)仍深埋在土中,以此推断该船的船身长30米左右。
新闻调查
古大船至少被埋800年
1月7日上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书记李贵昌等文物专家到现场进行考察后说,由于船的周围土层中没有文物,很难说明是哪个年代的船,需要地质学家前来认定。另一个方法就是待整个船被发掘出来后,依据船的形制及内舱等确定该船是哪个年代的。
而滑县新区政府文化顾问班朝忠从黄河古河道的变迁推测出,该条大船距现在至少有800年的历史。其依据是,该县县志记载,黄河在滑县境内最后一次改道离开滑县,拐到濮阳范县一带,大概是在大金明昌年间,约在公元1190年前后。
在谈到该木船在地下埋藏多年,其保存为何如此完好时,文玩,专家推测,可能黄河改道,使该船迅速在黄河尘沙下脱水隔氧,这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该船是干什么用的大船?战船?渡船?商船?专家们提出不少猜测,但目前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这么大、保存这么完整的大木船,在北方考古还是首次发现。”专家们说,此船在黄河故道中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黄河的历史变迁、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中国造船技术、黄河故道航道交通状况以及我国以黄河文化为中心中华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至纯天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