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发现壁画墓 苗圃墓地是辽阳市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汉魏时期墓地

2008年5月份,省考古工作人员来到辽阳,目标是该市北顺城街北侧的一处工地。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次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明代,这里应该是辽东镇城的城址所在地。 ”省考古工作人员说。而这里距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广佑寺仅100米左右。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了……

发现金国国家钱库?

估测钱币总量有一两万公斤

同样是2008年,在辽阳市文圣区西二大街的永昌雅居建筑施工工地内,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存有大量古代货币的地窖。

完整的钱币库遗址

钱币库的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约4米、南北宽约2.6米、深约1.4米;底部用青色大石块简单铺垫,不规则,石块也未进行加工;在南壁和北壁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木桩的痕迹。

“这些木桩与墙壁之间有一层木板,我们分析这可能是用来保护钱币的;在钱币堆积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木板,当时钱币应该是被分隔开储藏的。 ”考古队员樊圣英说。

总体来看这些钱币保存得较好。铜钱成串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最外面与土接触的铜钱腐蚀严重,大部分已经粘在一起,但是码在里面的钱币保存得比较好。

考古人员根据钱币的体积估测,这些钱币的总重量应该有1万至2万公斤。

因为数量非常巨大,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未能对所有钱币进行一次细致的整理,初步看,钱币中年代最早的是汉代,最晚的是金代,而其中北宋钱币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占多数,唐代的开元通宝与金代的正隆元宝数量也较多。

有人认为这是一座私人金库,但是更多的专家则认为这里可能就是当时国家的钱库。

专家分析当属金代

发掘中发现,窖藏开口距离地面约4.3米,贵州文玩,它的上面被厚约1.5米的辽金时代文化层堆积所覆盖,从这个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辽金时的遗存物。

辽金文化层的上面是明清时代文化层,厚约1.2米,再上面就是近现代文化层堆积了。

窖藏出土了很多金代的大定通宝,《金史·食货志》记载:“大定十八年(1178),铸‘大定通宝’……大定二十九年(1189)十二月罢铸。 ”

专家分析说,现在的辽阳曾是金朝的东京辽阳府所在地,钱库所处的位置正好在辽阳老城区西南部,可以初步判断该窖藏应属金代。

考古专家辛占山认为,如此大型的钱币窖藏被发现,证明了这里一定是城市遗址。辽阳过去有很多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太子河边的高官屯就是都城的官窑所在地,在我省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的窑址。

大火烧毁了辽东镇城

在发掘中,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段城墙遗址:墙基宽约12米,保留的墙体高度约1.6米。夯土夯层厚约8厘米,比较松软,内含大量辽金元时期的砖瓦残块、红烧土块及炭粒。

在这条城墙的墙体中间部位有一条补筑夯土,宽约2.15米,夯层厚约18厘米,土质坚硬,含有大量白灰。

在城墙北侧还保留有部分城墙包砖,其基础部分也是夹杂白灰的夯土,宽约2.4米,厚约0.7米。

考古队员发现基础夯土与城墙补筑夯土相同,推测城墙目前保留的包砖与补筑夯土为同一时代,且晚于明代城墙。

发掘出两层历史遗迹

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两层历史遗迹,上层是明代辽东镇城墙,下层为辽金元时期的建筑址。

建筑址叠压在明代城墙之下,由南北主体建筑和东西配房组成,整体平面呈“回”字形。建筑址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全长约51.5米,共有13个房间。房前有砖砌散水和砖石铺砌的甬路,院内有一口石砌水井。房间面阔约3.8米,保留下的部分最大进深为5.7米。房间内部铺砖,东南角有一个灶坑,形状为椭圆形。

第二期建筑在第一期建筑的东西两端进行了增建。

西侧增建了西配房,南北残长10.5米,东西宽7.2米。房内有东西两排柱础石,每排有6块础石。东端增建建筑由南北主体建筑、东配房和院内建筑组成。北侧主体建筑全长25.6米,共有房间6间,房间面阔3.9米,保留的最大进深为2.8米。房内地面铺砖,东南角有一个砖砌长方形灶坑。

南侧主体建筑破坏较为严重,仅保留有部分散水和柱础。东配房南北长为12.7米,东西宽6.5米,房内有东西两排柱础。在东配房的西侧8.8米处,有一座河卵石基础的建筑,保存情况较好。该建筑坐东朝西,面阔5.8米,进深10.8米,西侧的踏步台阶与门前砖砌甬路相连,南侧与南侧主体建筑共用一条散水。

尚有火烧痕迹

从遗址的规模和出土遗物来看,考古专家初步推测该大型建筑遗址应是金元时期官署寺庙建筑。

在遗址现场,考古人员还发现西侧增建的西配房地面上有大量灰烬和红烧土,部分地面呈火烧后的红色,在东端房间的灶坑内发现了未燃尽的煤炭。

专家们据此推测,该建筑当年应毁于大火

在遗址现场,考古队员还挖掘出了建筑构件、陶瓷残片、铜钱和骨器等。建筑构件有板瓦、滴水、兽面瓦当和鸱吻。陶瓷残片有白瓷、青瓷等,可分辨的器形有碗、盘、罐等。铜钱有五铢、开元通宝和政和通宝等。骨器有骨簪等。

汉魏墓葬揭示当时上层社会生活

此次“三普”,在位于辽阳市南郊的苗圃院内,发现了数十座汉魏时期的墓葬,这是辽阳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汉魏墓群。

墓葬形制特别

这片苗圃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按照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2008年该处准备建设住宅小区。辽阳市文化局对该地区进行了初步考古勘探,从而发现了汉魏墓葬。“初步勘测出40余座汉魏墓葬,这是辽阳地区发现的最为集中的墓葬群。”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全晓红介绍说。

去年9月中旬,记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采访,看到苗圃内的一些树苗已被移走,地表呈现出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墓坑。

这些墓葬以石板搭盖的石室墓居多,另外也有砖室墓。墓室均较宽大,看上去很像用大石板砌成的“地下石板房”。

墓室的门有的向东开,有的向西开,也有向南开的。全晓红介绍说,墓室有单室、双室和三室之分,其中多数为“工”字形双室墓。墓葬结构复杂,建筑坚固,布局考究。

而砖室墓的平面近似梯形,均为单室,用长方形绳纹砖铺砌墓底,立砌墓壁,楔形绳纹砖拱砌墓门门楣和券顶,长方形墓室后有一明器台,墓室结构较为简单。

全晓红说,辽阳地区的汉魏时期墓葬很具地方特色,多以石板墓为主,且大多是多人葬,墓葬形制与距辽阳不远的沈阳地区和本溪地区同期墓葬有明显区别。

大量文物出土

2008年对墓葬的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墓地的西区,一共发掘了20座墓,其中石板搭盖石室墓18座,砖室墓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