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扬州人才辈出,名人故居也格外受到关注。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在刚刚结束的邗江区文物普查活动中,工作人员在扬州北区公道镇发现了一座阮元祖居,以及一处阮元筹资兴建的家庙,两处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且沿用至今。此次发现不仅再现了一代文宗在公道镇一带的生活足迹,同时为研究阮元提供了更为详实的实物资料。
土谷神祠
土谷神祠匾额
“土谷神祠”为阮元祖父晚年居住
在公道镇赤岸村,一座白墙青瓦、朱红窗棂、面积约80平米的建筑立于田间。村民来往于此,烧香祈福,供奉神灵。
“这座建筑座西朝东,面阔三楹,进深五檩,房基由乱砖砌就。”据邗江文管办副主任朱育林介绍,屋面小瓦覆盖,一扇大门开在中间,一对大理石质雕花门枕石精致、庄严,门上檐嵌“土谷神祠”门额,门额右上竖书“道光庚子年”,左下竖书“太平圩重修”,中为楷书“土谷神祠”四字。
在公道镇,流传着大量有关阮元的美丽传说,寄托了人们对这位文化泰斗的绵绵追思。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建筑相传为阮元祖父晚年居住赤岸时的珠湖草堂,周边良田百顷为其所有。为保当地平安,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建家庙于此,后至阮元荣归故里,又加以修缮。
阮家宗祠与阮氏家庙遥相呼应
据朱育林介绍,除了尚存的“土谷神祠”外,还曾有一处阮家宗祠,这处宗祠与失传已久的《阮元宗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嘉庆五年(1800年)冬,阮元的父亲阮承信邀族中长者商议,文玩,大家一致认为,,阮氏世代聚居于扬州北湖公道桥,甲科世衍,世系日繁,然而至今尚无祭祠,与传统礼制不相符合。”朱育林介绍,随后,阮家决定在公道桥镇南首独家捐资修建宗祠,并购买了田地为祭产,供阮氏宗族春秋祭祀用。然而,遗憾的是,这处宗祠早就于沧桑岁月中毁灭殆尽,踪迹全无。
四年后,阮氏家庙也在扬州文选巷落成,“奉高、曾、祖、祢四室木主入庙。祭田、祭器、祭服咸备。以成礼制,以致孝敬,树碑于外东阶。”在这两次大的宗族祭祀活动中,《阮氏宗谱》相应得到进一步的修订。朱育林透露,《阮元宗谱》当时刻印决不止一两部,时隔160后的文革前夕,历尽沧桑,扬州仅存一部。据阮氏第十六代孙阮衍云讲述,他的祖父是阮氏十四代嫡传长孙,每当春秋祭祀,扬州阮氏各支各脉都到他家集中,然后进行祭祀活动,所以他家中存有一套完整的《阮氏宗谱》。
文革中,阮家担心遭查抄,将宗谱暂存于对门杂货店中,哪知店主愚钝无知,把珍贵的宗谱当作废纸一卷,遂用作包货之纸一页页撕光,留下一大憾事。
高墙深巷内深“藏” 私家花园
在阮氏宗祠的北面,一处看似普通的四合院民居却十分精巧内敛。当地村民介绍,这是一处阮元祖居,相传阮元曾小住于此。记者探访发现,该建筑约建于1880年左右,座北朝南,面积约160平方米。为一进带两厢布局,主建筑面阔四楹,进深五檩,内置廊;厢房面阔二楹,进深五檩。
这座“四合院”屋架结构完整,屋面小瓦覆盖,局部经维修后用大瓦代替小瓦,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厢东侧,高墙深巷将一处私家花园“藏”了起来,外客很难发现。一面是森严寂寥的深巷高墙,一面是鲜有外人涉足的梢间,文玩,更烘托出小花园的安逸恬静,看来,这座小花园当时是仅供主人独自嬉玩,或与密友休闲之地。
时过境迁,繁华似锦的小花园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如今,这处浸润着阮元留下的书香的古屋由阮元后人阮衍林居住。
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阮元曾更改籍贯
“熟悉阮元生平的人都知道,在一些史料上都记载着阮元的籍贯是仪征。其实,‘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誉的清代大学者阮元本是邗江区公道镇人,公道镇才是他的衣褓之地。”文化学者韦明铧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阮元籍贯在现在的邗江区公道镇,当时隶属江都县,那年阮元要参加科考,但朝廷分配给本县的名额有限,为此,他父亲打起了主意。因阮元的祖父户籍在仪征,于是疏通关系,将阮元作为仪征县考生参加科考,开榜时,阮元为一等第一名,补廪膳生员。这成了地方的一大荣耀,随着阮元的名声日趋显赫,在身份资料填写中,阮元也一直将自己的籍贯写成仪征。
“这次发现的阮元遗迹保存完整,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建议有关部门将其修复,并对外开放,以继续教育后人。”韦明铧介绍,他也曾专程赴公道镇寻访阮元遗迹,得知这一新发现后,他兴奋地表示,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阮元研究者将目光投放于扬州古城,其实在邗江区公道镇至今仍有很多与阮元有关的遗迹。
为完成家父心愿 阮元选址建造家庙
在扬州市区,最被人广为熟知的阮元遗迹当数位于毓贤街的阮元家庙了。阮元家庙是近年经省批复的“江苏省十大名人故居”之一,目前正处于修复阶段。门前有块碑额,写着“太傅文达阮公家庙”8个大字。《阮元传》的作者王章涛介绍,这几个字是后人为了纪念阮元而加的,而阮元当年建这个家庙用的是他父亲的名义。
阮元的父亲阮承信在70岁寿诞日这天,对阮元提出了建家庙的要求。原因有三个,一是按《大清会典》的规定和标准,品官皆有家庙,当时儿子阮元官阶一品,应该建家庙;二是依据官位品级的大小,家庙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级别,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必须遵照执行;三是家庙与族祠是两种功能不同的祭祀先祖的场所,相互不可替代。为官清廉的阮元为了完成他父亲的心愿,才选址购地建了这座家庙。
阮元家的祭殿在家庙的最后一进。据介绍,家庙与祠堂最大的不同在于,清时家祠人人都可以修建,只是规模由各家的经济实力来定,并且要将始祖的牌位也放进去;而建家庙不仅要达到品官的级别,而且只祭祀修建者的前四世。
建议将阮元遗迹串连成旅游线路
当时,阮元以他父亲阮承信的名义建好祠堂后,祭殿中摆的是阮承信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四个牌位。这也是清朝家庙的普通做法。其实,阮元并没有在这里居住过,就家庙的部分而言,仅仅是祭祀先人的地方;东宅和西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阮元的素养和成就。但是,现在的扬州人更愿意将阮元家庙视作邻里,“阮家祠堂”的称呼算是老扬州的昵称吧。
阮元家庙修缮工程由东、中、西三路组成,东路三进房屋将建成扬州学派纪念馆,中路由两进陈列厅和祭殿组成,西路复建隋文选楼。
如今,阮元家庙已修好了大部分,待全面修复后,将对市民正式开放。业内人士建议,可将这几处阮元遗迹串连成线,开发成人文气息浓厚的旅游线路。